阅读历史 |

第139章 为政之道(2 / 2)

加入书签

中年人本来没有在意,可看见那人的文章之后,不由眼前一亮。

“人心之不同,天时之未顺,贤者私忧,而奸者窃笑,是何也?不思所以反其道故也。诚反其道则政化行,政化行则人心同,人心同则天时顺。”

“此子文笔,倒有些道家的意境。”中年人捋须道,“政在为民,民生政行,颇有见地。”

房九龄也点点头,似乎很是满意,随后突然脸色一变,有些古怪地看着镜中。

中年人也捋须的动作也一停,有些严肃地道:“这小子,是故意的?”

士伯言听到二人的话,心中一阵疑惑,可此时却并未关注,而是将目光移向另外两处地方,见二人注意力都不在这边,手指在自己另一只手的手背上轻轻一点,两束细小的镜光从背后的圆镜投入其中的两道镜影之内。

而在考场之内的张知临,全然不知道自己的动作已被房九龄二人看个明白。

“如此一改,倒是平凡了许多,应当不至于进入甲等的范畴。”

张知临略微松了一口气,青儿能想到的,他自然也能想到。

他参加会试,只是为了进入交州官场查探朝廷是否与极南深渊有所关联,如果结果太好,一是会在殿试之时被士常林认出来,二是极大可能会在都府任职。

而房九龄在会试之后便会离开都府,自己便不太可能有机会从他那里探得吴仪的消息。

看了看自己这篇虎头蛇尾的文章,张知临很是满意,却不想自己的动作已被房九龄二人看清。

若是旁人,或许只会觉得张知临才止无此。

可这两位,尤其是亲眼看到张知临笔尖停顿了一下,嘴角得意的一笑,之后的文笔与之前相比简直落入俗套之后,便立刻知道,他绝对是故意的。

“房公可认识此人?”中年人轻问道,刚才房九龄主动找寻这个年轻人的画面,这个问题便已经不用回答了。

房九龄也不隐瞒,点头道:“他是河西府的秀才,似乎与司马家有些渊源。”

“河西府?”中年人点头,“那倒是与韩中省同乡,近日听闻河西府出了一个才子,莫非就是这个年轻人。”

房九龄久不在朝中,倒是对此知之不深。

“这次会试,倒还真是有些难见的人才。”

中年人又在其中发现了一个人。

“诸葛谋。”房九龄看了眼桌案上的玉牌。

只见诸葛谋此时并未着急作答,反而饶有兴趣地研究着桌案,右手紧贴在桌案之上,一缕真气丝丝渗入,在其中游走着。

“房公也听说过此人?”中年人微微有些讶异。

房九龄道:“我有一位门生,不久前调任江城府担任府丞,和我介绍过此子。”

中年人点点头:“此人来历不明,数月前突然出现在江城府,当时江城前任府尉拥兵自重,私压一方,就连知府都不敢上表,恐遭其货,引发民变,是此子佯装协助府尉镇压百姓,却暗中策反军士,以少胜多,直接斩杀了府尉,当得上是有勇有谋,后来新任知府也因此为他上表,给他求了一个秀才之位,这件事,在朝中的影响倒还不小。”

“青年俊杰。”房九龄赞许道,下方的诸葛谋似乎了解了桌案的原理之后,这才动笔,在纸上洋洋洒洒,没有半分阻滞。

“听说此子还对炼器机关有所涉猎?”房九龄问道。

“据江城知府的报表,因为江城位于山丘之中,与其余各府往来有所阻隔,商贸不通,因此此子居然设计出一套运输货物的法器,而且不需要灵石为基,就连普通百姓都可以使用,其外观与牛马无异,据他自己所说,这是他家先祖所创,唤之为‘木流牛马’。”中年人似乎对诸葛谋十分中意,为房九龄仔细解释道。

“木流牛马。”房九龄看向诸葛谋点点头。

却发现诸葛谋突然抬头,朝着二人点头一笑。

两人对视一眼,同时一笑。

房九龄在张知临与诸葛谋两人身上徘徊了一阵,笑道:“看来今日担任主考,不虚此行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