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捉虫)(2 / 2)
可是这样,时日一久,人就如石沉大海,更难寻到其下落了。
……
“王爷,刚刚消息传来,闵慎怕是已经逃到了萧国。”
乐湛将最新的战况,向正在伏案批阅奏折的闵应禀报道。
“萧国?”
放下手中的朱笔,闵应抬起头看向乐湛。
“百里将军派人追到边境之地,依然没有闵慎的影子,所以推测他怕是已经偷偷潜入了萧国。”
“萧国一群老顽固,老守旧,他们定不会让我们派人去搜查。”将折子‘啪’的合上,闵应端起桌案边的茶又放下。
“王爷,那越氏已经死了,乐王妃正在押送回京的途中。”
“嗯,行了,你先下去吧,顺便帮我换盏茶”
看到乐湛出去,闵应看了看桌案上依旧不见少的奏折,赌气般的往一边一推。
眼前终于空旷了一些。
不知从何处,闵应掏出一本薄薄的册子,翻看起来。
上面赫然写着《广陵杂记》的字样。
翻看了几页,闵应面色复杂的将书册合上。
这本册子上的图案经过他这么久的研究调查发现,它们并不只有解码文字的作用。
这种怪异的图案竟然是前朝的一种文字。
那个曾经辉煌一时的封国。
它的国土面积曾经横跨萧国与大梁,鼎盛之时,南边的越国也囊括其中。
但是后来因为各种原因,渐渐分崩离析。
封国的皇室后裔都迁去了西垂边塞,东边广袤土地上的主人换成了梁国皇室。
封国的后裔改国号为萧,也就是如今的萧国。
这也就是萧国为何一直与邻国交往冷淡的一个重要原因。
他们一直自诩是□□的后裔,所以根本就没将其他国家放在眼中。
更不屑于去结交。
其他国家也不会去热脸贴人家的冷|屁|股。
所以萧国对于其他各国来说,一直是个神秘的存在。
“乐湛”
放下手中的书册,闵应将已经手书好的信件放到桌案上。
“王爷?”
乐湛推门进来,先看到的就是桌案上躺着的一封信。
“着人快马送到萧国,必须亲手交到萧国国君手上。”行与不行,他总归得试上一下。
“对了,那个……”
“啊?王爷您说什么?”
刚将信件揣进怀里的乐湛茫然的抬头问道。
“就是今日的粥……”
“哦,您说这个呀,今日穆大小姐说不得空,就不过来了。这粥是先前就送来的,看您一直忙着,就一直在灶房温着。”
乐湛听到原来是粥的事,了然的看了一眼闵应,回道。
“你小子那是什么眼神?本王批改奏折都这么长时间了,已经饿的前胸贴后背,怎么不能问问了?”
闵应脸上的表情有些不自然。
“她忙什么呢?”
“听尔竹说是绣的嫁衣出了岔子,穆大小姐正在想办法补救呢。”
“出了岔子?”这嫁衣的事,闵应跟穆雨棠提过,直接让绣娘去量好尺寸,哪还用她花费力气去绣?
可是她也不知道在这件事上怎么就这般执拗,说是正好服国丧,一年的时间肯定能做完。
“是穆家的小少爷不小心打翻了穆大小姐屋里的灯盏,将那嫁衣给烧了一个洞。”
对于穆府的消息,乐湛绝对可以说的上是如数家珍。
“那小子越大越不省心。”
听到不是什么大事,闵应也没往心里去。
因为国丧的缘故,闵应与穆雨棠的婚期不得已又推迟了一年。
定在了瑞启元年的腊月初九。
本来穆雨棠是准备选瑞启二年的春天,结果当时周氏都还没来得及说话,就被闵应一口给否了。
夜长梦多,他怕再出什么幺蛾子。
颠簸的马车上,温琦玉轻轻抚着自己的小腹。
若不是她昏倒之后,百里景逸营中的军医帮她把脉,将她怀有身孕的消息公之于众,她怕是只能徒步走回京城。
等到京城,她那孩子怕是也没了。
这个孩子……
该怎样才能将这个孩子顺利的生下来?
闭上双目,温琦玉满是伤口的手紧紧的攥起,待到松开时,手心里已经满是新月状的血印子。
……
闵慎是被窗外的鸟鸣声给吵醒的。
他半坐起身子,脑袋还有些乱。
一直手半掩在脸前,窗外的眼光太过刺眼。
“窗户?”
看着房间内陌生的摆设,和地上厚厚的地毯。他头疼的回忆着事情的始末。
他只记得他们事败,只得出逃,可是半路发现被越家舅舅当了饵,再到后来,嘶——,他痛苦的锤了两下脑袋。
再到后来,他与他娘越氏,还有他唯一的侍卫六安,一起往山里逃窜,躲避追兵。
可是那明明是怎么也看不到尽头的深山老林,怎么一睁眼,他就在这里躺着了?火盆中炭火的噼啪声,告诉着它这确实不是在做梦。可是他不信。
他捏了一下自己的手背,“嘶——”不是梦。
“他醒了吗?”
外面传来说话声,是六安的声音,难道是他将他救出来的?
“还没有,大人要进去看看吗?”
回话的人口音有些奇怪,那种生硬的咬字发音,倒是有些像那些目中无人的萧国人。
“嗯”
随即,六安推门进来。
看到已经清醒的闵慎,脸上的神色终于松缓了一些。
“这是怎么回事?”
闵慎谨慎的看着六安,他刚刚听见了,门外的人称呼六安为‘大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