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7章 用厨艺收买老师(2 / 2)

加入书签

“还有不少文献,总体上说赤子就是婴儿的意思,赤子之心指怀有婴儿般的纯净心灵,不染外物,不懈求真之心,是一种‘天真与崇高的单纯’。或者说赤子之心是一种追求至真至善至美的心境,坚守本心,不为外界所乘。”

反思中梁天枫突然想到曾读到的北周皇帝宇文泰向苏绰讨教治国之道的故事。当时读的是文言文,大致说的是“具官论”,文章的真实性无从考据。

苏绰建议宇文泰用贪官治国,因为其贪,所以有惧,因而忠于皇帝而听话。苏绰说贪官能得到好处是因为皇帝给的权。为了保住自己的好处,他们就拼命维护皇权,江山就得以巩固。然后苏绰又给出反贪官和杀贪官两大法宝。意思是皇帝站在舆论的最高点,始终强调反贪,从而得到民众拥护。不时杀一两个巨贪以平民愤,彰显自已明君仁君形象。

故事好坏暂且不论,梁天枫却怎么也想不明白,深究“赤子蒙尘”怎么会跟这个故事联系起来。

摒却杂念,再次静心,梁天枫让自己的心智尽量回归蒙昧时期所想所念。从智慧初开,抽丝剥茧地慢慢追寻。

抛却作祟的虚荣心,其实梁天枫能成为学霸有三大制胜法宝:总结反思的习惯;凡事预则立的打算;以及笨鸟先飞的心态。

还在幼儿园的时候,梁天枫的父亲就给他讲了“凡事预则立”的道理,当时在他心里刻下印记。到小学的时候,梁天枫在学习上就慢慢形成了做计划的习惯,一直保持到到现在。

在对计划的调整和修改中,梁天枫逐渐习惯了对学习内容的反思和总结。初中时他开始思索每一门课的知识都有啥内容,初中和小学知识的关系,跟高中又有何关联。日久年深,高中毕业前梁天枫已经能把握每一门学科的脉络,初步建构了知识体系。

梁天枫现在也想不清楚他是何时开始虚荣地刻意维持自己聪明形象的,或许被别人夸奖多了,开始害怕别人有一天不夸了咋办。虚伪的恭维和好心的表扬是一种精神毒素,会侵染孩子稚纯的心灵。

梁天枫还记得初一那次两小时背一本书的背后,实际是虚荣心作祟。他在学期中上每节课时就把每个章节的课本背过了,被老师和课代表抓时,只是用一个小时的时间回顾巩固了一下而已。他此前考试成绩不好是因为讨厌政治这门课,不喜欢政治老师,也不喜欢这门课的内容和观点,所以不愿意用功学而已。

“看来这个虚荣心是我蒙的第一种尘,现在应该余毒未清,厨艺表演和足球队的夸张就是蒙尘。第二种尘应该是被金钱和利欲所诱惑,即便出发点是为了父母和孩子更好的生活。”

“在试图改变生活境况的过程中,我丢弃了一直坚持的人生信条。三十年追求的至真至善至美很快沦丧于物欲横流中,不屑于做的事也揪着心做了;不认同的观点昧着心同意了;清高被摔得粉碎。正如北岛所说,‘深夜饮酒,酒杯碰在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如果不是不知道该怎样去送礼和如何去同流合污,差点就进入苏绰所说的贪官队伍中,成为被宰杀的一员。当然,以我这么拙笨,或许根本不够资格。”

“人生所求无非是心灵的自我满足,或者世俗地叫做幸福。高尚的幸福应该不是为己而自私,而是为整个人类而追寻,探求生的真谛与族的福祉。我前三十年所求是对的,不该钻了牛角尖,误入尘堆作真灵。”

想明白了前因后果,梁天枫感觉精神力仿佛被洗过一样,变得清新凝练。运转精神力,用心体会,竟然略有增加,超过了苦练一个月的效果。

梁天枫兴奋地从床上一跃而起,奔向练武场,准备修炼今天的三遍炼体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