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4章 第44章(1 / 2)

加入书签

密密的雨声像是敲进了心里, 带着凉而潮的微微痛感。

车厢里昏暗窒闷,盛望舒突然觉得有些喘不上气来。

她沉默地望着前挡风玻璃。

幽黄的路灯笼着泛白的雨雾,夜色一眼望不到尽头, 他们静默坐在车里, 像漂浮在无垠的海上。

心绪潮起潮落,如海面上波澜不定的浪花。

身侧的人, 他说出口的每一句话,都像这雨夜, 给人一种极不真实的,荒谬的错觉。

良久,盛望舒才发出一声嘲讽的、意味深长的轻笑。

她没再看言落,转头去推车门。

言落这次没再拦她,反而先她一步下了车。

他微垂着眼, 大步从车头前面绕过。

等盛望舒打开车门,脚跟落在地面时, 那把伞已经如影随形地撑在了她的头顶。

言落不置一词, 像个安静的影子, 单手为她撑起雨伞。

盛望舒面无表情,大步走进了公寓大厅。

锃亮的玻璃门在她身后合上,像一张无形的隔膜,将言落阻挡在门外。

他看着她的身影越来越远,须臾, 便转过弯, 毫不留恋地消失在他的视线里。

打开家门,踢掉高跟鞋,换上舒适柔软的家居服,盛望舒打开卧室的窗户, 让风吹进来。

胸口的憋闷之感这才慢慢地缓和了一些。

她继而走到外面,把家里所有能打开的窗户全都打开,直到耳边响起轻微的风声,她才在客厅地毯上坐下来。

公寓空旷而安静,静得让人焦躁,盛望舒打开电视机,握着遥控器将音量调大了些。

让那电视节目里不知为何的欢笑嘈杂声将客厅填满。

大约过了十五分钟,门铃果真响起。

盛望舒坐着没动,又几声之后,手机响起。

是林津打来的电话。

他声音很低,语气带着点无奈恳求。

“盛小姐,我来给您送宵夜,麻烦您给开下门。”

盛望舒说:“我不饿,带回去给你们言总吃吧。”

“言总就等在楼下,您……”

盛望舒听明白了,她不开门,林津就无法交差。

这么多年,言落太了解她的脾气,她也了解言落的作风。

绝大多数时间,他都是漫不经心的,可若他偏执起来,也没人能左右得了。

他们之间的事情,不应该去为难一个无辜的下属。

盛望舒挂断电话,开了门。

接过宵夜,她对林津笑笑。

“转告你们言总,这是最后一次,再有下次,我会直接报警。”

林津:“其实言总他……好,我会转告他。”

林津离开后,盛望舒把那份宵夜拎进客厅。

站在亮白的顶灯下出神片刻,她的心绪依然如海潮翻涌。

太多情绪交织在一起,澎湃起伏,分辨不清。

她赌气似的把宵夜连同包装盒一起丢进了垃圾桶里。

丢完,抓过手机拍了张照片,找到言落的头像点进去。

却在发送完照片的那一刻倏然卸了力。

她意识到自己的反应太过激烈,倒像是他有多么与众不同。

盛望舒揿灭手机,在吵闹的电视背景音中渐渐冷静下来。

既然已经决定云淡风轻地向前,那么他的表白和李明泽的表白又有什么区别呢?

她唯一需要做的,只是心平气和地表明态度。

至于其他,她不需要放在心上。

这天下午,盛世影业项目评估会结束,盛望舒和导演杜承柏在小会议室里私聊。

杜承柏是新生代导演中的佼佼者,业务能力和审美水平都很在线,近几年拍摄的电影无论是悬疑风格、红色题材还是浪漫喜剧票房均超过预期水平。

今天的评估会议就是针对他即将开拍的新电影《浮华迷宫》。

是一部以时尚行业为背景的都市职场电影。

电影前期筹备工作已经在进行中,杜承柏邀请盛望舒担任电影的造型师。

一部好的电影,演员的服装造型同样占据重要成分。细数影坛中,多少部优秀电影的服装造型同样精巧出彩,足以用大篇幅的文章来分析鉴赏,也让不少服装设计师反复品鉴学习。

可以说,好的服装造型设计与电影成效是相辅相成的。

盛望舒也深知这一点。

所以在杜导对她发出热烈邀请时,她当下第一个反应便是拒绝。

隔行如隔山,即便是自家公司投资的电影,她也不愿意贸然介入,让自己的不熟练不专业影响了上百人共同努力的作品。

杜承柏对她的拒绝感到遗憾,他欣赏盛望舒在色彩和结构上的直觉和灵气,劝说她再考虑考虑。

盛望舒笑着应下来:“我会认真考虑的,但你真的别对我抱太大期望。”

之后的一周,盛望舒依然坚持每天晚上在书房里待到深夜,可灵感丢了就是丢了,耗费再多无用的时间也不能强行找回。

周五晚上,许念汐打来电话叫盛望舒去会所聚会。

盛望舒拒绝,“我要在家画稿。”

“你现在每天不是上班就是画稿,都没休闲的时间,不觉得枯燥吗?”

许念汐劝她:“灵感可不是在书桌前逼出来的。”

盛望舒笑笑,没和她争辩。

许念汐沉默一秒,声音放轻了些:“言落不在。”

盛望舒愣了一瞬,嗤一声笑了:“我不是要躲着他,我是真的要画稿。”

“那好吧。”许念汐不再勉强她。

许念汐没骗她,言落此时的确不在会所。

他刚结束应酬,正在来会所的路上。

宋源给他发了条微信,汇报最新情报,说人不来了,在家里画稿。

言落收到微信,抬手捏了捏鼻梁,叫司机在下个路口掉头回枫港国际。

一整天密不透风的工作安排,又几乎是空腹的状态喝酒,他意兴阑珊,懒得再去会所凑热闹。

倒不如回到公寓去陪着她。

以他自以为是的方式。

盛望舒给自己调了杯鸡尾酒,拉开了书房的窗帘。

她拿着素描本,背靠着窗户,盘腿坐在柔软的地毯上。

铅笔在纸张上摩擦出刷刷的声响,一个小时过去,她画了一整排的人体。

姿态各异,生动精准,可没有用,她没有灵感。

笔尖停顿,在纸上顿出一个小小的铅点,继而铅点变大,变成重重的三道斜线。

盛望舒把纸笔全丢到一边。

她泄气地叹一口气,抓了抓头发,转身面向窗户。

视线却倏的一顿。

对面那个房间不知何时添了一个投影仪,此时,几乎占据半堵白墙的巨大投影上正放着一部电影。

超清的画质,依稀瞧见那画面里的人物在交谈走动,屏幕上的光影不时折射到落地窗的玻璃上,显得绮丽而暧昧。

盛望舒被吸引,瞪大了眼睛紧贴在窗户上分辨半晌,才终于确定,那人看的是王家卫的《花样年华》。

这部电影她读中学时看过一次。

那时是冲着那几句经典的台词去的,重点都放在剧情上,也就囫囵看了个热闹。

这一次,盛望舒留意的却只是服饰与光影。

张曼玉那随着人物情绪和感情色彩不断更换的旗袍,贴满各式小广告的破旧砖墙的转角,张曼玉站在墙边,低头浅笑着和梁朝伟说话。

那过分发黄的灯光明亮中带着点暗沉色调,她的脸在光亮中,他一半身子落在阴影处。

她不看他,身上那件布满绮丽花卉的旗袍是整个画面构图中最艳丽的一抹色彩。

盛望舒其实看得不是特别清楚,她紧扒着窗户,跪坐在地毯上,一边努力分辨,一边用自己的想象去填补。

有那么一个瞬间,她觉得自己像是背着父母扒着窗户偷看邻居家电视的小孩。

时间在专注中一分一秒地滑过,不知不觉中,她竟趴在窗边看完了整部电影。

片尾演职表出现的那刻,盛望舒力竭般地松了口气,眨了眨眼睛站起来。

胸口鼓噪发涨,在某个极偶然的瞬间,她眼眶也跟着轻微地涨了一下。

很难说的一种情绪,细微自我到无法跟旁人述说,她好像被什么突然击中。

对面的投影仪关上,灯光却未熄灭。

盛望舒起身打开刚才为了看电影而关掉的灯,打开电脑,又清晰地将那部电影看了一遍。

直到她看完关掉电脑,对面的灯都没熄灭。

而她从始至终也没看到房内的人影。

走出书房时,盛望舒有些好笑地想。

对面的邻居什么都好,就是有点浪费电。

翌日,盛望舒答复杜承柏导演,说她愿意尝试去做《浮华迷宫》的造型师。

杜承柏问她怎么会突然想通。

她含糊地笑了笑,“大概是因为我的一个邻居?”

设计角色的服装要贴合故事的背景、人物的性格、光影的设计甚至剧情的走势,要用色彩、结构以及服装的材质把角色的造型变成一种电影语言,其间的学问很深,要下诸多的功夫。

盛望舒先随杜承柏去片场看了尚未完全搭建好的场景,之后在咖啡厅见了已经签订合同的男女主角。

简单聊了大半个小时,心里大致对两人有了初步的了解,她拿了原创剧本离开。

盛望舒一个人去了工作室,看了十几页剧本,已经快到一点钟,便随便点了点东西吃。

手机上进了条微信,是徐栋。

那天时装秀结束后徐栋曾提到要来盛望舒的工作室参观,她以为只是随口的一句客套,没想到他还真的记在了心上。

两人在微信上聊了几句,徐栋和她约好下午三点钟到她工作室来。

盛望舒在办公室隔间睡了个午觉,三点钟,徐栋准时过来。

他给她带来了下午茶,盛望舒带着他在工作室各处转了转,两人坐在后院的圆桌边喝咖啡。

徐栋的那场时装秀效果不尽如人意,收到一些业内人士诸如“江郎才尽”的辛辣点评。

盛望舒虽然还没经历过他当初横空出世的辉煌,却已经初步体会到江郎才尽的痛苦。

但理解归理解,她不能主动提及这事儿去安慰徐栋。

因为对他们而言,每一句安慰都是多余的。

两人没什么交情,徐栋自然也不会提起这件事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