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2章 深藏不露的朱高炽(2 / 2)

加入书签

朱高炽摸摸头上鼓起的包,看了看满地狼藉,冷冷地说了一句。

“你还有脸叫我爹?”

“我看你这个太孙是不想做了吧?”

朱瞻基已经在皇上那莫名其妙地受了一肚子气,现在连平日里一向温和懦弱的太子老爹都来教训自己,心中不忿。

朱高炽看到他的脸色变化,知道他不服气。

“你是不是觉得你爹平日里懦弱无能,没有给你撑腰?”

面对朱高炽的询问,朱瞻基默然不语,等于是默认了他的说法。

“哼!”

朱高炽冷哼一声。

“不知天高地厚的东西!”

“今天你爹我就好好问你几个问题!”

“你爷爷明知我身体不好,内心又不喜欢我,为何永乐二年就立我为太子?”

“难道就是因为我是长子?”

“永乐九年,你被立为皇太孙,难道就是因为那句‘好圣孙’?”

“难道他就不怕你二叔三叔再来一次靖难之役?”

面对朱高炽一连串的发问,朱瞻基不知道如何回答,因为他心里所想正如朱高炽所说。

朱高炽喘了口气,接着说:“哎,帝王心术你还差的远呢。”

于是将朝堂争斗里面的弯弯绕告诉了朱瞻基。

朱棣靖难成功,身登大宝,等于是新朝开创。

因此也造就了一批“靖难勋贵”。

朱高煦和朱高燧兄弟二人跟随父亲征战沙场,跟那些勋贵们有着过命的交情。

而朱高炽则是常年留守后方,擅长用儒家之道来拉拢人心、控制人心。

朱棣如果立了朱高煦为太子,那么勋贵们必然做大。

而勋贵们一旦做大,甚至有时候比藩王还恐怖,这也是朱元璋晚年屠戮功臣的真实原因。

因此朱棣不得不扶植其他力量来抗衡勋贵集团。

看起来温和懦弱的朱高炽就成了最好的选择。

以朱高炽为代表的太子党和以朱高煦为代表的勋贵集团互相制衡,朱棣的皇位才能坐的安稳。

可朱棣显然低估了朱高炽的能力。

他万万没想到朱高炽对人性的把握如此精准。

朱高炽长期监国期间利用建文一朝文臣们害怕被清算的心理,连消带打、连哄带骗的把那些文臣们彻底的拉拢在了自己门下。..

待朱棣发觉的时候,眼前的太子一党已经成为了一个庞然大物。

杨荣、杨士奇、杨溥、夏原吉、蹇义……

个个都能独当一面。

以至于连朱棣本人都投鼠忌器。

听到这里,朱瞻基惊讶的合不上嘴,呆呆地望着眼前这个深藏不露的大胖子。

朱高炽依旧挂着招牌式的憨笑。

“爹问你,爹的身体本就不好,看样子很有可能活不过你爷爷,可为何还要兢兢业业监国,顶着你爷爷的猜忌周旋在藩王、文臣和勋贵之间?”

“这么做对我有什么好处?”

朱瞻基似懂非懂。

“难道,难道爹是在为我铺路?”

朱高炽满意地点了点头。

“孺子可教。”

“也怪爹的身体不好,爹怕你成为第二个建文帝,否则就不用让你提前走进这权力场中。”

说话间神色中稍微带着一丝愧疚。

其实朱高炽已经被立为太子多年,而且对朱瞻基也很器重,老皇帝根本不需要再立皇太孙。

考虑到身体状态每况愈下,朱高炽与朱棣进行了最顶级的政治博弈。

促使朱棣于永乐九年立朱瞻基为皇太孙。

有了皇太孙的名号,朱瞻基便可随父亲下场角逐,一来是帮朱高炽分担些压力,二来也是全面培养锻炼朱瞻基。

说到这里,朱高炽不由感叹。

“你爷爷毕竟也是千古一帝,自然也有他的权衡之策!”

“你被立为皇太孙之后,皇上每次出征都会将你带在身边。”

“你该不会单纯地以为就是你爷爷喜欢你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