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章 正邪之辨(2 / 2)

加入书签

苦儿忙道:“是啊是啊,读了诗词。”

“是什么诗词?”风陵追问。

“昨日我们才读了一首《送完者都同知》。”苦儿答道。

风陵师太微笑看向她们:“好,你们两个,背来给我听听。”

晓芙流利地背诵道:“来游天子学,藉甚有声华。论事依三策,藏书至五车。姓名题雁塔,谱牒记龙沙。自可编青竹,兼宜绾白麻。文工金有价,貌美玉无瑕。”

苦儿接着说:“兴尽方豪饮,篇终不浪誇。岂惟吟《芍药》,曾是赋《蒹葭》。事莫分难易,人须辨正邪。月中初折桂,天上始乘槎。勿待秋风起,宫门听鼓挝。”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杨载所作,杨载与虞集、范梈、揭傒斯齐名,并称为“元诗四大家”。杨载与风陵师太同是浦城人,两家也是世交,所以风陵师太特别喜欢读杨载的诗。

方燕云知道风陵的脾性,她许久未见苦儿和晓芙,一定会考查她们的功课,所以,教她们背杨载的诗,风陵必定喜欢。

果然,风陵师太十分满意,又问:“这首诗里有一句我颇为喜欢,那就是‘事莫分难易,人须辨正邪’,尤其是后半句,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晓芙答道:“方师父说,正邪有别,需要明辨,方不为邪者所惑。”

风陵师太嘉许地点了点头,又问:“那么何谓正者,何谓邪者?”

晓芙又答:“方师父说,咱们名门正派光明磊落,扶贫济困,侠肝义胆,就是正;那鞑子朝廷、西域魔教,无恶不作,杀人如麻,荼毒苍生,就是邪。”

风陵听到她的答案,颇合心意,转而又问苦儿:“苦儿,你呢?你是怎么理解的?”

苦儿想了想,却说:“我认为,正邪无别,不过人心有别而已。比如正道之人,也可能行卑劣之事;而邪派中人,也可能有恻隐之心。”

孤鸿子和方燕云心里咯噔一下:糟糕,这下准要坏事!

果不其然,风陵师太听了她这话,眉头大皱:“你的意思是,名门正派,与邪魔外道没有区别?”

“是啊太师父!”苦儿天真地说。

“放肆!”风陵气得坐直了身子,喝道:“这话是谁教你的?”

大家见太师父生气,都吓得纷纷跪了下来。

其时中原武林各派,均视鞑子朝廷和西域魔教如洪水猛兽。尤其是峨眉、少林、武当、昆仑、华山、崆峒六大派,与朝廷、魔教仇恨纠结极深,六大派弟子死于二者之手的,历年来不计其数。因此大家都认为,正邪之间,必须泾渭分明。苦儿这番言论,已是离经叛道,马鹿易形。

丁敏君火上浇油地说:“苦儿,你别在那里胡说八道了。魔教的人个个凶残成性,怎么会有好人?”

苦儿反驳道:“你怎知魔教中就没有好人呢?又怎知正派里没有坏人?”

她此言一出,孤鸿子的心为之一颤,方燕云更是吓得脸儿如七八样的颜色染的,一搭儿红一搭儿青。

“够了!”方燕云怕这丫头越说越离谱,忙道:“苦儿,念在你年幼无知,童言无忌,你快快向太师父叩头认错,求她老人家原谅吧。”

岂知苦儿却不卑不亢地说:“我没有错,要辨别正邪,绝不是从门派出身来辨别的。”

看着苦儿倔强的表情,风陵越发气恼,这孩子性格聪明,自己原本对她寄望甚殷,岂知她教而不善,还说出此等大逆不道的话。

她颤颤巍巍地站起身来,痛心疾首地对燕云说:“你要收晓芙当入室弟子,我不反对。但这个苦儿,思想不纯,心智未定,依我看,暂时还不适合修炼本派武功。”

她之所以突然这么动气,是因为苦儿和晓芙都是她从小看到大的孩子,爱之深而责之切。苦儿今日这番言论,在她看来是正邪不辨,是非不分,她担心苦儿成了入室弟子,学了峨眉武功后,为魔教、朝廷所蛊惑,不走正途,最后反而害了她。

方燕云听师父语气严厉,怕惹祸上身,忙道:“既然师父认为苦儿不合适,那就让她继续当学徒弟子。我今后一定会严加管教,让她勤读诗书,明辨是非。”说着,拽着苦儿跪下。

晓芙也劝道:“苦儿,太师父生气了,你快给她道个歉吧。”

苦儿却不知自己错在哪里,嘴巴绷紧,把头偏向一边,不肯认错。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