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4章 萤火虫计划(2 / 2)

加入书签

得益于时间链条的技术推演,当他把寻找钥匙的需求罗列出来,推演出来的结果是一个类似于萤火虫般大小的微型机器人。

萤火虫的尾部安装的是洛水二号的电池,因为萤火虫的体型小,所以飞行续航时间极高,几乎可以达到全年无休。

萤火虫身上有八个方向的微型喷气式发动机,是利用3D打印技术打印出来的,但是在拼装上花费了蔡有云挺大的功夫。

他是手动拼装完成的,像搭建积木一般。

萤火虫的头部是微型芯片,是委托第三方制作的。在芯片制造上,是蔡有云的弱项之一。他可以推演出类似的芯片制造技术,但是需要改进的工业链条太长了,一时半会根本无法完成。

萤火虫的腹部则是搭载了他设计的全新的探测圆球,可以探测方圆一百米距离内的信息。

启动萤火虫的电源后,萤火虫先是颤颤巍巍地从实验桌上升起,似乎还不能保持平衡。

它是全自动的机器人,寻找路线由自主规划,寻找过的区域会与其他萤火虫共享,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遗漏。

当它有所发现的时候,就会向蔡有云报告目标位置。

这是理想中的状态!

现在这个萤火虫是蔡有云手工做出的第十版方案了。

前十榜失败原因主要是因为

一,生产要求高,

二,飞行自主控制不好,

三,体型过大,像屎壳郎,

四,蔡有云的安装手法。

多个方案均宣告失败!

第十版是他做出来的比较满意的方案了。

萤火虫一开始还有些颤颤巍巍,经过一段时间的飞行训练学习后,就变得稳定下来,蔡有云测试它的搜索能力,基本符合要求。

因为它只有一个搜索功能,从功能上看并不复杂,现在很多机械都能做到。它的最大难点在于体型和续航。

续航的话蔡有云已经用洛水二号解决了,但是体型的话,如果需要大量生产,还得需要设计对应的生产线。

“这样一个萤火虫成本需要多少钱呢”?

“大概需要100块钱”!方案给出的价格不算很高,但是蔡有云需要大量生产。

初步估算,每个钥匙区域需要大概一亿个这样的萤火虫。这样的话,剩下的六个钥匙有四个是在陆地上的,估计需要4亿个,总成本是400亿元!

这还是剔除了洛水二号电池的成本。

这都是得蔡有云自个儿掏腰包的。要不是蔡有云在期货市场赚了点钱的话,差点就承担不起制造它的费用了。

因为他不方便出面前往美洲等地区,于是他派遣了沐晴作为自己的代理人,前往这些钥匙所在的区域布置生产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