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 访诸葛(2 / 2)
而此时,在驿馆之内,折腾一夜的刘澜直睡到了日上三竿才爬起了身,在赵雨不满的冷艳霞,扛着鱼竿再次来到湖中央,坐着绣墩,在许褚和赵雨的陪同下,又开始了垂钓的活计,只是在抛竿的一刹那,却突然缓缓出声道:“陈果这小子,怎么去了这么久?”
“好事多磨,主公还是耐心钓鱼吧。”
垂钓到晚,陈果终于出现了,收获不错,早早休息的刘澜就等着第二日一早前往隆中了。
之所以会派陈果提前去探路,完全是因为刘澜怕遇到三顾茅庐的尴尬,一次到位,把这位当年遇到的小兄弟接回帐下。
当年刘澜就有心将他留下来,可最后还是放弃了,让他按照历史发展,现在到了收获的季节,刘澜没有不收他的道理。
第二日一早,刘澜一行前往隆中,雪后的荆州寒风呼啸,比之北方都要冷上三分,而隆中距离襄阳足有二十里,一行从襄阳城西出了城池,未行多久,便是结了冰的檀溪,这里在演义中可有着一个典故,那就是的卢救刘备,不过那都是小说家演义,刘澜可不信马飞了起来,那还能是马?
过了檀溪,一行继续向西,走了足有十余里左右,便抵达了隆中。
此时的隆中可还是荒芜的山村,比之后世,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隆中位于汉水以南,距离襄阳城不过二十里,但在地里规划上,他却并不属于襄阳治下的亭里,而是属于樊城县,而樊城又属于南阳郡,与属于南郡的襄阳完全不是一回事,这也是为何在后世的历史上会出现诸葛亮到底隐居在南阳还是襄阳的争议。
在出师表里,诸葛亮说他躬耕于南阳,隆中属于南阳郡,无可争论,但又因为隆中距离襄阳更近,所以也就有了南阳与襄阳的争执。
刘澜一路上想着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也确实不想也不成,雪路路本就难走,一行走了足足一个时辰,才抵达了隆中,这一路上,除了看雪景就是瞎想和诸葛见面的情形,也没什么好干的了。
在隆中亭里住了下来,亭卒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身材不高,但模样喜庆,尤其是笑起来的时候和福娃一样,笑容可掬的把一行人接进了亭里:“几位一看就不是荆州人吧,是跑商还是访亲?”亭卒边笑边问道。
“访亲。”这亭卒以及养成了这样的习惯,几乎成为了本能,看样子是他十分健谈,说白了不过是对所有来的客人都是如此说,显得亭里热情接待,可凡是能到隆中的客人,除了访亲跑商也不会有谁来了,就算是襄阳来人,那也是在春天踏春的年轻士子,可大冬天,绝不会有人来,所以他才会这么说。
“先领我们看看房吧,今晚会住一宿。”
“好嘞。”其他亭卒准备上前招呼,可还没等他们牵过战马,就被近卫军给拦下来,一个个冷着脸,道:“马匹就不用你们帮忙喂料了,我们亲自照料。”在刘澜帐下,步兵对兵械保养极其严格,水军对战船看护十分严格,而唯独骑兵,是自上到下极其严格,尤其是战马这一项,规矩条例比人还多,战马除非是战场厮杀受伤或战死,平时训练外出如果出了意外,那是直接要找当事人问责的,近卫军中都是从辽东军到龙骑军的精锐骑士,看待战马比看待老婆更上心,怎么敢轻易交给亭里的亭卒照料,并不是不相信他们,完全是怕出现意外,好不容易进了近卫营,眼瞅着飞黄腾达,不能因为一次疏忽再回龙骑军甚至是辽东军啊。
对他们来说,近卫军的压力可一点不比龙骑军小,你下了,后面能有好几千人等着上呢。
“访亲,这个天气来访可惜了,几位应该在夏天来,那时候的隆中才叫一个风景怡人,这个天气,没啥意思了。”
“既然是访亲,这山水嘛,也就是次要的了。”
“那到也是。”
“对了,不知你们这里可有些什么名士,在下也好借机前往拜访。”
“名士?”亭卒突然笑了起来:“那先生可算是来对地方了,实不相瞒,在我们隆中内,可有着一座荆州最大的书院,乃庞家所盖,前来学习的年轻士子个个出类拔萃,你想啊,书院祭酒乃是荆州第一鸿儒庞德公,那可是与郑公其名的人物,他所授之徒,那还能差了?就小的知道的,能叫得上名号者就有水镜先生司马徽、卧龙诸葛孔明,凤雏庞士元,这三人啊,听说哪可都是当世大才,日后保准封侯拜相哩!”(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