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诚意正心(2 / 2)

加入书签

陆钧终于踏踏实实的坐在了凳子上,接过周峙递给他们的厚厚一沓纸,开始临字。

学堂的另一侧坐着那些刚开蒙的孩子,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为他们打下基础的阶段。习字的过程格外重要——从八岁开蒙开始,要“日书字二百”,到十岁,又要加一百字,十二岁以上,要再加二百字。

大孩子们练字的过程就不拘泥于简单的临帖了。他们可以自己抄写上午诵读过的四书五经,在练字的同时,还可以复习学过的内容。

陆钧在乡下的时候没怎么练过字,这会儿一拿起笔来,有些生疏。周峙发给他们的是泛着黄的毛边的草纸。毕竟只是练习所用,每天需要的纸极多,当下流行的竹纸,不说有名的玉扣纸和夹江竹纸,就是那便宜些的竹纸,积年累月使用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陆钧写了几个字,稍微找到了点感觉。但是,他仔细看了一会儿,总觉得还差点什么。

是纸张的问题吗?可能有关系,但似乎又不全是……陆钧想着周峙的话,默默的在心里念了两遍“反求诸己”,再放眼一看,忽然有了新的体会。

原身的台阁体,可以说是已经掌握的比较娴熟了。但是,他把自己写的字和常晓成写的稍微一作比较,就会发现,他的字看上去一笔笔都很到位,却缺乏一种凝聚力,整个字看上去是散的。而常晓成的字虽然明显不如他写的老练,但是俊逸有力,令人观之耳目一新。

陆钧叹道:“果真是字如其人,我的字远不如晓成兄你。”

常晓成愣了一愣,马上喜道:“真的么?先生原先还夸奖过你写的字呢!”

说罢,他乐滋滋的捧着自己的字看了半天,又问李尚源:“怎么样,我写的是不是大有进步?阿钧都这么说了,你也过来瞧瞧!”

陆钧再次打量字帖片刻,闭上眼睛思索了起来。

他方才所抄写的,还是昨天背诵的《大学》的内容。他正抄到:“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当他再睁开眼睛,看着自己写的字的时候,他忽然意识到,自己写字的时候,缺乏的就是这“正心”二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