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七十四章,招工(1 / 2)

加入书签

第二天一早,城门一打开,等在城外的流民们就聚集而来。.

两队官兵护送着滚烫的粥食出去,一大笼一大笼的馒头摆到了台子上去,食物的香味让等 在外面的这些人都忍不住的咽口水,一双双饿的发绿的眼睛都盯着这些吃食。

另外还有一个临时搭建起来的小棚子,棚子的前面摆着“招工”的牌子,两位先生坐在那 里负责登记。

“招工,招工。”

“可以干活的,无论男女,十二岁以上,六十岁以下的,都到这里来登记拿牌子,签名画 押,以后这个牌子用来领取吃食和工钱之用。”穿着官府衙门的制服的人在喊道。

昨日城门口就贴出了告示,等在城外的流民们早就知道了招工的事。

“那边招工,咱们快去,一会去晚了万一人够了,不要咱们。”

“快过去。”

“等等我快去。”

一听到了招工,等在外面的这些流民们也不赶着去领取吃食了,都跑到这里来登记和领取 做工的牌子。

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现在能有一口吃的给他们饿不死就已经很不错了,别说每日做工还 有几文钱拿,他们这里许多人都是身无分文,浑身上下一个字儿都没有。如今见到是官府招工 ,大多数的人都愿意去做。

没一会儿,这边就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听说还招妇人做工,一些妇人犹豫了一番,也三三两两的一起聚过来,她们也有孩子要养 活,有人问道,“听说这个工钱可以日结,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真的假的,等今日一过不就知道了吗? ”有人应道。

也是这个道理,因而这些妇人们也纷纷的过去排起了队。

他们住在客栈里面,一早就起了床,到楼下去简单的用过早膳之后,李问和赵向毅带着人 往城门口这里来了。客栈里的两个老家伙艰难的从床上爬了起来,走路都还要人扶着走,还要 跟着他们一起过来。

李问倒也不劝两位老家伙不要过来,免得等回头还到皇上那里去参他本子,说他居心巨测 ,故意不让他们到现场去看。

这个时候的天才微微亮,昨日夜里睡的晚,今晚还这么早就起来了,李问一路上都在掩嘴 打哈欠,最近睡的少,缺觉,等忙完了这差事回去他一定给睡个三天三夜!

襄州城许久没雨下,这个风打来扑的人满脸满嘴都是沙子。

呸呸呸……

“下官见过钦差大人。”

在城门口,他们遇到了一个人。

李问认得这一位官员,是昨日跟在吕兴邦身后那一群官员里面的其中一个,好像是姓徐? 他笑着与对方打招呼,“徐知事,你这么早就到了啊。”

“下官也是刚到没一会儿。”徐刚其实是在城门没开之前就到了。m..

“哦哦。”李问点点头,并没有继续在这件事上纠结,而是问起了徐知事这附近的县城和

村子都有哪一些。

对于钦差大人的问话,徐刚都一一的回答。

徐刚站在钦差大人的身边,明明对方都还只是一个半大的少年,这么站在他的身边,对方 看起来年纪就显得更小一些。他家中小儿也是十五六岁的年纪,只是他家中小儿都还不懂世事 ,李六元就考上了状元入朝当官了^

不过试问这天下有几个人能比得上李六元的,徐刚在心里微微的叹了一口气,觉得自己白 活了这半辈子,自愧不如。

“前来应聘招工的人似乎不少。”他们站在这里看到招工的棚子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李 问说道,“徐知事,你到时候顺便派人去统计一下,这外边有多少人,都一一的登记一下?”

“好,下官这就让人去登记。”徐刚应道。

他们昨日商定的是,在襄州城外三里远的一片空地上搭建临时的棚子,先安置好这些流民 们住在这里。他们今日招工,就是招人来盖房子。

房子的图是李问这里出的,统一盖过去清一色的泥砖房,格式一室一厅或是两室一厅的房 子。这样搭建起来比较快速方便,最快也可以争取在入冬之前搭建起一部分。

这些房子的归属权是官府衙门的,百姓也可以出钱购买。

等这些房子盖起来以后可以住人,这里的地理位置不错,没准到时候还可以发展成铺行做 买卖,铺租比城里便宜一些就是了。

“走,我们过去那边看看招工如何。”李问与身边的男人说道。赵向毅没有反对,跟在少 年的身边,两个人几乎是形影不离,李问也习惯了一回头就见到身后的男人^

谢云飞看着走在一起的两个人,总觉得他是不是漏掉了什么?

出来见到这些衣裳播褛的流民们,一个个饿得瘦骨如柴、面黄肌瘦,看到这样一副画面, 李问的心里其实是不大好受。上一世他出生在和平年代里面,除了在电视新闻上看到过一些贫 困的地区和国度,上一世他还真的不懂得什么叫贫穷,人有可能会活活饿死。

这一世他从小就在李家村,李家村靠山v有水,再加上他们那里的土地肥沃,种东西也好 养活,基本上只要不是太懒的人,一家人一年辛苦下来,地里出的粮食都能吃饱肚子。听他奶 奶说他们也遇到过饥荒的年代,死了很多人,但是到他出生后,还没遇到过那样的事。这几年 因着他们李家村开的三个大作坊,不止是养活了他们李家村的人,就连附近几个村子的人的曰 子都跟着好起来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