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九十九章,初到户部(1 / 2)

加入书签

宫中发生的事,很快的外面该知道的人都知道了。.

御书房中发生了何事,外人不得而知,当时皇上只留了大皇子在御书房中。不过大皇子从 御书房中出来,是捂着头,头破血流的被人扶出来,不用想都知道是皇上怒极拿东西砸的。

就是不知皇上为何会如此生气,还拿东西砸了大皇子的头?这应该就与御书房中发生的事 有关了 0

大皇子从宫中出来,被罚半年俸禄和回府上闭门三月不得外出。

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太子殿下正与他的伴读在书房中说话,杨绍慕一巴掌拍到桌子上, 眯着眼睛道,“倒是便宜他了!”

作为太子的他并不会天真的以为仅凭这么一件事就能把大皇子扳倒,但是这个处置对于杨 绍勇来说,的确是太轻了。就不知道哪一曰他这个太子犯了事,他父皇那里也能如此轻描淡写 而过,果然他父皇对老大是偏心的,这个认知让太子殿下的心情并不是太愉快。

“殿下何须动怒,他能躲过这一次,还能躲过下一次吗? ”坐在书房中的赵向毅端起面前 的酒,慢慢的喝了一口,心想东宫的酒也一般,还没他那藏着的酒味道一半的好。

从翰林院离开,李问去了一趟礼部和吏部。他是皇上亲自下旨让到户部去的官员,几个部 门里办事的官员们自然是不敢卡他,他一过去就把章印给他盖好,办理了调职的手续。

六部的衙署相近,都在一条街上,在吏部盖了章之后,李问直接就到户部来报道。

他在户部的门房那里表明了他的身份之后,没多久就有一位户部的官员出来,向他行了一 个礼,道,“李大人请随下官来。”

李问点了点头,跟着领路的官员往户部进去。

这还是他第一次走进户部这里面,户部看起来要比翰林院的地方大,这里面办事的官员比 翰林院那里也要多。除了上一次接手赈灾的银粮与户部的官员打过一回交道之外,李问私下并 没有与户部的官员打过交道。

领他进来的官员带他来见户部尚书朱广权。

“大人,李问李郎中到。”

坐在案桌前的朱广权抬起头来,眼睛看向前来户部报道的李六元,目光里带着毫不掩饰的 审视。对方的打置让他感到有点反感,李问压住了内心的情绪,面上恭敬的行礼道,“下官李 问见过大人。.”

“嗯,来了啊。没想到你这么快就到户部来了,本官还以为你要过两日才到。”因着上次 交接灾银的事,朱广权对李六元并无多少的好感,再加上李六元在襄州做的事,这一位户部尚 书的心里对李问多了一点忌惮和提防。

因而朱广权对李问的态度说不上多热络,例行公事的说了几点户部的规矩,“户部是一个 和钱打交道的地方,进进出出的都是银两,每一笔数都要记得清清楚楚,你日后做事需得细心 ,万不能粗心大意,出半点差错。”

“是,下官明白。”李问低头应道。

后面朱广权也没什么话说了,让领他进来的人带他到办公的地方去,李问跟着人走了。

在刚才短暂的接触中,李问可以感觉到这一位户部尚书似乎并不是太軎欢他,不过一想也

是,就他在襄州做的事,现在不管他去六部哪个部署,别人都不会太欢迎他去。但是这是皇上 让他来的,他也没办法拒绝。

或说从踏入官场的那一刻起,从他决定当官只是为百姓的那一刻起,他与官场中某一些当 官只是为了一己私利的人就是站在对立的一面。如今皇上愿意用他,是在他的身上看到了他这 个李六元的价值,他从襄州带回来那么多的金银珠宝,让皇帝尝到了甜头,皇帝想继续用他。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天下人学习了一身文才也罢,武艺也罢,最终的目的都是贡献 给皇帝,都是要替朝廷出力办事。皇帝在利用他,他何曾又不是利用皇帝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和 想法,这两者之间并无任何的冲突。

从他拒绝别人的邀请,不与他人同流合污的时候起,他就要做好面对日后可能会出现的一 切麻烦的准备。

李问还拿不大准皇上为什么把他安插到户部来的目的,他心里有点猜测,只是还不大肯定 。在经过最初的升官的軎悦之后,现在他的脑子已经冷静了下来,开始在思考皇上为什么会突 然让他到户部来,皇上肯定不会无缘无故就让他到户部来,这一点他可以肯定的。

还有他在户部可能会面临的问题,下面该怎么去做等等,这些都需要他去思考。现在必然 是有很多眼睛在盯着他,所以接下来每走的一步,他都要想好了才能去做。

户部,是六部之一,掌管全国财政的地方,掌天下土地、百姓、钱谷之政、贡赋之事等等 。设户部尚书一人,正二品;侍郎两人,三品以上;郎中两人,从五品上;下面还有员外郎、 主事、校检、大使、典吏等等,这里面还有的甚至是未入流的官吏,就是没有品阶的官职人员

户部的公务之繁忙,事物之杂乱,也是排在六部之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