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51章 巨额的军费(1 / 2)

加入书签

深冬的长安城飘着细雪,吴府书房的兽首铜炉吞吐着青烟,却驱不散弥漫在室内的凝重气息。

吴天岩枯坐在雕花檀木椅上,手中的军报在烛光下泛着冷白,“二百三十万“的朱砂字迹刺得他眼眶生疼。

案头堆积的旧档被风吹得簌簌作响,贞观年间六十万兵力的卷宗早已泛黄,乾武朝百万军额的文书也在此时显得微不足道。

“当啷——“青铜镇纸突然滑落,在青砖地面砸出闷响。

吴天岩猛地起身,袍角扫过墙上悬挂的《西域舆图》,指尖无意识地抚过地图上用红绸标记的进军路线。

那些蜿蜒的红线如同血管,从长安一直延伸到阿拉伯帝国边境,此刻却像是要将整个大唐的精血都抽干。

他记得三个月前,第一份征兵令下达时,各州府报上来的数字还只是十万、二十万。

可随着一道道加急圣谕,这个数字如同雪球般越滚越大。

陕西道太守的密信犹在耳畔:“本地青壮已征十之七八,田间劳作只剩老弱妇孺,再征恐生民变......“

“到时若是开拔,更是不堪设想!”

但陛下的朱批更字字千钧:“不足百万,何以威服四夷?“

铜炉里的炭火突然爆开,火星溅在军报边缘,烧出细小的焦痕。

吴天岩望着那抹焦黑,恍惚间仿佛看到战场上燃起的熊熊烈火。

他想起前日巡查军器监的场景。

三百座熔炉日夜不熄,可即便如此,离陛下要求的“百万精械“仍遥遥无期。

“吱呀——“雕花木门被推开,寒风裹挟着雪粒灌进屋内。

李义府裹着狐裘立在门口,紫袍上落满霜花,腰间金鱼袋早已失去往日光泽,随着他急促的喘息轻轻摇晃。

这位户部尚书不过数月间,竟像是老了十岁,眼窝深陷。

“吴尚书,你报上来的单子,我已经给你批了。“

李义府强撑着将文书放在案头,手指却在微微发抖。

文书边缘卷起的毛边沾着墨渍,显露出连夜批阅的痕迹,几处用朱砂修改的数字旁,还留着指甲掐出的月牙形印记。

吴天岩慌忙起身相迎,却在瞥见李义府憔悴面容时,喉头突然哽住。

他从未见过对方如此狼狈模样。

“李尚书怎得亲自来了?这般风雪......“

“风雪?“李义府苦笑一声,径直走到铜炉旁,伸出的双手在火上虚搓,“我看这长安城的风雪,也比不上陛下心中的烈火。“

他突然掀开狐裘,露出内里打着补丁的中衣,“不瞒吴兄,我府中早已停了炭火,妻儿都挤在一间房里取暖。“

吴天岩心头一震,想起前日收到的密报:长安米价半月间暴涨三成,可户部拨给军队的粮草,却从未少过一粒。

“今日前来,是想与吴兄商议,“

李义府压低声音,警惕的看了眼门外,“这军费开支,是否还有削减的余地?“

他从袖中掏出一卷皱巴巴的账本,“你看,单是维持这二百三十万大军的冬衣,就已掏了一成国库。更别说每日消耗的粮草、战马所需的精料......“

吴天岩望向窗外,雪势渐大,庭院里的红梅被积雪压弯了枝桠。

“李兄,有些事不是我等能左右的。“

他走到堆满兵器图纸的案前,展开一张火铳设计图,“就说这新式连发火铳,每支造价相当于一户农家一年的收成。”

“可陛下说'火器不足,何以破敌',我等能不遵?“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