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35章 先南后北(1 / 2)

加入书签

“沙俄帝国的铁路,已经建了好几年了,大概还要多久能建好?”

刘一鸣知道这条铁路。

对于这条铁路,华夏那是如鲠在噎。

一旦建成,沙俄帝国的战略威胁会大大提升。

一直以来,刘一鸣都以为华夏会准备在沙俄铁路通车之前主动进攻。

这样沙俄的力量是最弱的。

“1891年动工,到现在已经6年了。”

汤潇逸看着贝加尔湖,

“大概还要8到10年才能完成全线干线通车。”

汤潇逸不清楚具体通车时间,但想到1904年战争时,沙俄帝国的铁路运行的还很差。

好像就是贝加尔湖段未能通车。

一条铁路的运输能力其实有限,特别是西伯利亚大铁路,建在冻土层上。

因为环境原因和技术原因,实际运力达不到设计要求。

但战略意义和实际意义是不同的。

例如小男孩和胖子,对东瀛的毁伤能力并没有达到东京烧烤的程度。

甚至是远远不如。

因为东京烧烤大幅度降低了东瀛的工业能力,而光小男孩和胖子,只是干掉了两个非核心目标。

但是摧毁了东瀛的信心。

“那臣建议,作战计划就按五年备战、三年缓冲来准备。”

徐希颜想了想,料敌以宽。

五年做好基础准备,剩下三年就看沙俄帝国的进度如何。

进度快,就直接开打,进度慢,就多准备一会儿。

“等沙俄帝国即将建成通车时,先下手为强。”

汤潇逸呆住了,怀疑的看了徐希颜一眼。

徐希颜是在草原上被晒死了吗?

“希颜兄,你认为我们该如何对待东瀛?”

汤潇逸突然给徐希颜出题。

徐希颜没想到话题会转变的这么快,不过这个题他会,毕竟才和东瀛打过。

“东瀛虽然被我军两次击败,但其数量众多,又在海外,现在还穷兵黩武。”

“此时打东瀛,得不偿失,不过留着确实是个变数,在我们打沙俄时,他们可能会有其他想法。”

徐希颜感慨了一下汤潇逸目光长远,

“不如在半岛给他们找点事做,海军也同步进行,消耗他们的军费,强迫他们加税。”

“活不下去了,总有人会反抗,然后,我们再支持反抗势力……”

汤潇逸点点头:

“可以了,对沙俄作战方案,就按这个基调来吧,对东瀛也是。”

基本可以确定徐希颜还是徐希颜了。

如果不是,“徐希颜”要么不会出这么狠毒的计谋,要么就比贾诩\/程昱还激进。

中间派?

那有什么中间派,不过是力量不足罢了。

“这几年也不能闲着,先从吕宋群岛下手,对吕宋群岛的探查如何了?”

李和站了出来,这是和海军统计的。

实际上,在确定兰芳有石油后,李和就在准备着干掉吕宋群岛。

顺便看看吕宋群岛有没有石油。

“吕宋群岛全域约八百万人,一半以上集中在吕宋岛。”

“岛上说西班牙语的人口约有八十万,占到人口总数的十分之一,主要集中在马尼拉湾。”

“这八十万人是西班牙死忠,也是吕宋群岛中上层阶级。”

“不过西班牙对吕宋群岛的统治并不像荷兰对荷属东印度的统治一样牢固,当地反对势力不少。”

“另外,保守估计,吕宋群岛华人数量超过二十万,有华人血统的人数,预计超过五十万。”

人口基数和可动用人力是很重要的,从中能推测敌人的最大抵抗能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