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0 章(2 / 2)
胥善则闻言看向她,见她脸上虽挂着疑问的表情,但目光淡然通透。胥善则暗想,不知她究竟在外面站了多久,有没有听到关于和沈家联姻的话。</p>
石韬玉看他流露思考的表情,心里猜测他会坦白还是遮掩。他既已申明拿定主意,以其一贯态度自然是坦诚相告。他若想搪塞过去,便是心存在意。</p>
胥善则点头:“是啊。李松延借分地造田笼络了不少人心。他的定爻军自东而来,如今在宜苏站稳了脚跟,下一个目标也许会是钟陵。我看此人野心勃勃,大有雄霸沧南之意。敦明军与之必有一战。为此,敦成也急需稳固人心,早做准备。”</p>
石韬玉在心里叹了口气,脸上摆出疑惑的表情:“可是信中说到,宜苏百姓多行商,小农以蚕桑为主,所以土地荒置颇多。敦成弹丸之地,哪里有那么多无主的荒地可分呢?”</p>
胥善则感喟道:“确实,而且敦成的田地大多被城中豪强所掌控。”</p>
石韬玉目不转睛地注视着他,有条不紊地说道:“若想笼络敦成百姓,就要分给他们田地。田地从何而来?目前看来只能从豪强那里夺取或者交换。这些豪强在敦成根深势大,强夺损其利益,必然得罪他们,势必危及敦成治理,所以最好是交换。但官府收购田地尚无先例,恐怕那些豪强心存顾忌,不愿达成交易。若要促成此事,便需树立典范。一旦开了先河,令其他豪强发觉有利可图,便可打消他们的疑虑。而这个典范最好是在敦成家喻户晓的,权势与威望并重的,比如沈家。”</p>
胥善则听她说到沈家,心里便想,她大概是在门外听到了。</p>
石韬玉字正腔圆地继续说:“所以当务之急是先拉拢沈家,人情往来,威逼利诱,总有办法达成合作。但为了利益缔结的盟约,终有一天也会因利益而瓦解。所以才有朝秦暮楚。所以才有秦晋之好,对不对?”她凝视胥善则的眼睛,目光犀利得仿佛直看到他心底。</p>
胥善则心想,她很介意,否则不会如此锋芒毕露,这与她平素示人的形象实在偏离太远,她果然还记得儿时的约定吧。他微微颔首:“你说得对。刘大人确实有与沈家联姻的打算,只是我不同意。”</p>
石韬玉盯着他:“你不同意,因为和沈家联姻的人选,是你?”</p>
胥善则心情复杂:“理论上,我是最佳人选。”</p>
“那你为什么不同意?当沈家的姑爷不好吗?”石韬玉想起当日沈绵帮助自己和项明珠脱身,此刻感激之情全化为嫉妒,纵然知道胥善则已回绝此事,心里还是意难平。她有些赌气:“沈绵对我与姐姐有恩,她心慈貌美,古道热肠,又是高门大户出身,配你不好吗?”</p>
胥善则看她脸上飞红,语调早已失却平常的和缓,迅捷的语速却掩饰不住语气里的失落。他轻轻挑眉:“你觉得好?”</p>
石韬玉眨了眨眼睛,感觉脸上热气氤氲。她克制住起伏的心潮,将目光移向别处:“不然,你为什么不愿意?”嘴上说着,心中暗忖:你自然是记着和我的约定,要做守诺君子,所以拒绝罢了。</p>
“因为我对沈家姑娘无情。”胥善则一边解释一边察言观色,发现她并未释然。他想,她反应如此强烈,不可能不记得儿时约定,既然记得,何必装作若无其事。</p>
石韬玉垂头不语,心想话已说到这份上,他为何仍不愿提及当年约定?自己之所以避而不谈,是为了要他始终介怀,要他为此反复思量,因为唯有考虑透彻,他才能脱离亲情人伦的束缚,才能打破兄妹关系的桎梏。但她不明白对方为何同样选择了回避,独自坚守岂非永无终结之日?难道他是害怕自己让他履行约定娶自己,所以宁可沉默自苦?她因这念头而心生丝丝苦楚。</p>
胥善则看她不说话,心想她既然绝口不提,自己也仍维持原样,不论她作何打算,总之自己不能失约。石韬玉却想,既然他不提,自己也不会主动说破,反正心意早定,陪他守着就是了。</p>
反正来日方长!两人各怀打算,不约而同地在心里说道。</p>
喜欢怀珠抱玉请大家收藏:(..)怀珠抱玉更新速度最快。</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