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家长(2 / 2)
忙也就算了,我们头儿是个脑缺,喊着,不准三十、初一轮休回家。他还以为跟前些年一样呢,傻子领导一个。”
林月生知道这口号,67年开始倡导过‘革命化春节’。简单来说主要是三个意思:一是抓生产,春节不回家不放假,积极劳动生产;二是禁止一切“封建习俗”,例如放鞭炮、磕头拜年等;三是不准大吃大喝,更不准打纸牌麻将。
原本熟悉的春节习俗,只有贴春联被保留了,内容最具代表的就是‘三十不停战,初一接着干’。
这还不是最惨的,前几年过年城市单位食堂、农村公社食堂,还组织大家吃“忆苦思甜饭”——野菜、树皮、麦糠、地瓜皮等煮的粥。那味道可想而知。
离政治中心最近的北京,这些政策感受最深。让人们放弃几千年的传统没那么容易,到了地方下有对策,不放假可以啊,那就轮休呗。所以林爹基本隔一年能回来家过年一回。
政策到了地方也有变化,比方说青石县连对联也不贴。至于不准大吃大喝,那是政府单位的要求。放到老百姓头上,一年到头不就为了吃顿好的,恁你该说就说,我该咋咋的,民不举官不究。
吃了早饭,林月生两个人坐公交车回喻家。喻卫华今天请了半天假,专门在家等着儿子带对象回家。
喻老爷子黑着脸坐在沙发上,喻卫华看不过眼,“爸,明泽今天带女朋友来,你板着脸。让人以为咱家不喜欢,太失礼了。”
“北京城好姑娘多的是,偏要找个乡下丫头。咱家书香世家,娶个什么样的姑娘娶不到,哼哼。”喻老爷子当得官不大,官架子倒是不小,一辈子就这样改不了。
喻卫华深知父亲的脾气,干脆明说,“爸,只要明泽愿意,我们说什么都拦不住,如今他户口不在,就算不通知我们把证领了,我们又能怎样。”
“当初被逼着下乡,怪谁?全因为林家的底子不干净,明泽才遭这份罪。”小声嘟囔道,喻老爷子心里有气,对儿媳林静词的连累儿子的前程耿耿于怀。
“爸,我说过不要再提这些,国家大势如此,跟静词没关系。”喻卫华的脸色变了,说话语气加重,妻子的死是喻卫华的死穴,谁都不能戳,除了两人唯一的儿子。
喻老爷子知道自己说错了话,可让他主动低头又拉不下面子,“有人敲门,快去开门。”
喻卫华也不想跟父亲争执,借坡下驴去开门。
门一开,喻卫华就见到自己儿子,身后还跟着一个年轻姑娘,毫无疑问这就是未来儿媳妇,“来来来,外边天冷,快进来吧。明泽这是?”
喻明泽先手上提着大包裹,一边往里走一边介绍,“爸,这是我跟你提过的我对象,叫林月生。”
“叔叔,您好。我是林月生,您看着真年轻,和明泽长得真像。”林月生没说假话,喻卫华带着金边眼镜,气质儒雅,果然有好看的儿子,爹长得也不差。
“是吗?明泽其实更像他妈妈,也就眉毛跟我像,哈哈。”喻卫华听见人说儿子跟他像,还是很高兴的,一年没见儿子,脸上的笑容都止不住。
跟喻明泽说的一样,他爸脾气好好说话。至于老爷子吗?也不出意外的不那么欢迎她,面上的敷衍的假笑,任谁不眼瞎都看得出来。
林月生按喻明泽说的,不失礼数面上过得去就行。
喻卫华热情的招呼道,“几点到的北京?吃过早饭了吗?厨房有吃的,我给……”
“叔叔,您别忙了,坐下歇歇。我们刚吃过早饭,不饿也不渴。”林月生道。
“那好,这边有瓜子和糖,尝尝。”喻卫华把桌子上的果盘推过去,“没到水果,今年的香蕉太难买了。”
林月生满脸笑容,心想估计这二位也干不出,当着客人的面,说人家礼物不好的这么没品的行为,那自个儿就没必要太谦虚,“爷爷、叔叔,我带了点家乡的水果、干果,我自己做的一点零食,味道还行,您要不要尝尝。”
喻明泽不等林月生开口,从袋子里拿出几个苹果、梨子出来,去厨房洗,“爷爷、爸,我洗两个给你们尝尝。”
一直冷着脸不说话的老爷子,从林月生进门就暗地里打量。长的模样还行,说话大方得体。除了穿的土气一点,也能带出去见人。哎,还是差儿媳妇远了。也不知孙子是看上这姑娘哪一点?
※※※※※※※※※※※※※※※※※※※※
我需要一个新键盘……
晚安,各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