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3章 百亩良田(1 / 2)

加入书签

姜瑜听后,笑了几句。

“尹公啊,我是大秦的右将军,这帐中诸位,也是大秦的臣子将校,我军中上下可不是鲜卑、羌贼那般的叛逆。

这天下,从来不缺忠臣良将,联合陛下之语,真是大言不惭啊。”

尹纬听后只是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氐秦、羌秦,如今又从了姜瑜,他已经是不折不扣的三姓之臣了,如果按军中流行的《三国演义》,一句三姓家奴是如何也逃不掉的,也难怪军中所有人对他总是有些疏离。

郑才瞥了一眼还在思索的赵焕,出列说道:“将军训示的是,吾等还是大秦的臣子,作为臣子勤王救驾理所应当,也是义不容辞的事情。

前日里听高校尉说过,冯翊郡有人带头,想去长安为陛下敬献粮草,只不过苦于鲜卑贼子阻断道路。

既如此,将军更应该驱赶羌贼,第一个进入关中,登高一呼,发动天下共同勤王!”

赵焕也终于反应过来,冷静分析道:“郑长史所言甚妙,天下总不会全是慕容氏、姚氏这般叛逆,总还有感念陛下恩德之人,不说其他,国家纷乱如此,远征西域的吕将军,总该回来。

鲜卑人和羌人起势不久,咱们都和他们打过,就算现在,他们的军队还是没有摆脱匪类习气,组织力与战力都不强,也没有稳固的后勤供给,他们打不了硬仗,也打不了持久消耗战。

眼下的长安,所欠缺的就是粮草和兵力,只要我们能驱走姚苌,左扶风、秦州等地的勤王兵马和粮草,就能进入长安,鲜卑人只要拿不下长安,久拖下去必然会起东归之意,羌贼即便不走,也是独木难支。

如此,关中能安,国事尚有可为。

将军现在就应该遣使各处,约定群臣豪杰共入长安勤王!”

眼看几个谋士讨论得越来越热闹,彷佛姚苌八九万大军不堪一击,已经在准备收拾东西跑路了。

在几个将校的眼神鼓动下,朱墩不得不出来说话。

“将军,诸位,姚苌大军几乎三倍于我,麾下将校颇多,其本人也是宿将,虽然他们战力弱些,但有坚城在手,这几月里辛苦掳掠粮草,眼下尚能支撑,并非不堪一击,我军要驱赶姚苌,怕是并不轻松。

万一我们与姚苌战个两败俱伤,就算到了长安,还能有几分用处!

军略方面,至少得有五分把握,才能施行这个策略。”

说罢,望向姜瑜。

未等姜瑜开口,尹纬却说道:“我军连战连捷,姚苌连战连败,渭北、右扶风,无论是胡人豪酋还是汉人坞堡主,都不会再支持姚苌,我军隔绝陇西之后,其粮草兵源都难以再补充,新平对羌人来说,就是死地,摆在面前的,唯有南下一条路而已。

事实上,从姚苌放弃北地郡,就可以看出,他对我军,对将军,已经生了怯意。

此计乃在下所献,我当然有把握能说服姚苌南下。

将军,属下请出使羌营!”

说罢,作个长揖。

帐内所有人,都被尹纬此举所震惊,说实话,他们多少有些看不起尹纬,两次被姜瑜所擒,第一次还不怎么光彩,虽然这个时代很难去讲什么道德,但姚兴还在安定郡服苦役,他就能拜倒在姜瑜脚下,多少有些说不过去。

“不急,姚苌此人,尹参军肯定最是了解,不过,这天下事,如何能全凭口舌,不打上几场,如何能谈?不打疼了羌人,他们如何能退!”

“虎贲将军!”

“末将在!”

“今日本将出营侦查,新平城西十里处,有个叫什么王钦卢的,竟然还妄图包围我,大军休整几日,已经足够,明日,先给我打残他!”

“末将遵令!”

朱墩带头,一伙将校纷纷躬身领命。

“赵主簿,权长史,汝二人先回安定,会同吾叔父前将军,商议该给哪些人发信。

我的意见是,尽量要全,就算远在西域的吕将军,形同叛逆的乞伏鲜卑,都要遣使去通知。

我们也是不是要结盟,搞什么十八路诸侯共讨董卓,大家都是大秦的忠臣良将,都是陛下的臣子,尊卑自有陛下来定,我作为首倡者,并不会居于群雄之上!

无外乎多一个人多一份力量,多一石粮多一份力气罢了。”

姜瑜继续下令道:“主簿,除了此事,安定和平凉二郡的粮草、军械、马匹诸事,我就全部托付给你,这些东西,无论多少,都不嫌少的。”

“郑长史,你带上姜瑾,持我信件,回一趟秦州,给都统当面说清此战利害,请他发动秦州,全力支援我!”

“这还不够!

王定,你与李、马二位参军,带上所有书吏,去军中宣扬,如果能将鲜卑与羌人逐出关中,步军与轻骑赏关中良田百亩,重骑百五十亩,战死与重伤者再加五十亩。

一定要登记完成每一个将士的姓名来历,再告诉他们,他们的将军从来没有欺骗过他们,右将军姜瑜既然说了,就一定能所到。”

姜瑜非常清楚,要想调动士气,要想将士们卖命,必须拿出实实在在的赏赐来,古往今来,没有什么能比土地更吸引人,更何况是关中的良田。

“属下遵命!”

他说的非常严肃,并无半点商讨的余地,被点到的几个谋士尽皆出列应命。

肃立一旁的尹纬,更是被震撼,关中的良田,啧啧,这个主公,无论豪气还是志气,都比他想象要深远宽阔许多。

苻坚宽厚,姚苌也并不吝啬,但相比自家主公,又差上许多,这一战哪里有不胜的道理。

看着神色各异的众人,姜瑜又说道:

“可以想见,接下来这一二年,是决定命运的时刻,大秦的命运,关中的命运,你我的命运,就在我们刀槊笔墨之下了。

诸君勉之!”

“朱墩,你来说一说,明日该怎么打?”

这个一年前,还只是个憨厚仆从的少年,如今已经完全是一副坚毅果决的将军模样。

闻听分地之言,早已是激动难耐,他们一家,当年不就是被乱军抢了家中存粮,又坏了田地,而不得不逃难秦州的么。

他都不敢想,士卒们听到关中的百亩土地,会激动成什么样子,姚苌,只不过是拦路虎罢了,他虎贲将军,正是为打虎而生的!

心里想着,当即出列,对着姜瑜郑重一礼,开始所说起这些天心中盘算着的军略来。

姜瑜又悄悄示意亲卫,为烛火添上灯油,将大帐照得亮堂些,方便众人更加热切地讨论。

……

“部帅,听说拿下长安,将军要赏我们每人百亩田地,可是真的?”

次日,行军途中,有轻骑士卒大着胆子问自家部帅。

“呸!你个饭都吃不饱的破落户,要不是将军赏你十升米,你全家怕是都饿死在春荒里了,你有什么值得将军骗!

敢怀疑将军,看我不打死你!”

这部帅是最早跟随姜瑜从淮水出来的关中子弟,后来去了轻骑,积功成了部帅,领一千轻骑,说着就要扬起手中马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