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八一章 烽火红颜将不归(2 / 2)

加入书签

就在一刹那,她的眼她的心,都被俊美非凡不羁狂妄的上官博深深吸引了,她从没对任何男人动过心,却这一眼就彻底地陷了进去,他浑然天成的容颜,他举手投足之的骄傲与任性。

上官博的影子一直缠绕在她心里,时刻抹去不了。她无法再专心继续手头计划,一心只想再见上官博,甚至想要得到上官博。

所有安排得紧密的计划都被搁置,赵明珠并所有火力都对准了上官博。她很快知道上官博的一切,自然也知道以上官博的性格,别说爱上她,连多看她几眼多跟她讲话句都是不可能。她只能迂回。

赵明珠突然改变了态度,不仅没有跟赵和深究蓝田私逃之事,还主动与两宫太后解释,最后将东宫太后最宠爱的侄女嫁了出去。

如此主动示好,赵和反而更为担忧,他藏起了蓝田,还将自己的长妹暖玉保护了起来,并安排了自己最放心的兄弟燕仲来保护她,深怕爱妹受到明珠的一丝迫害。

赵明珠步步紧逼,赵和却滑不溜手,退而再退。

僵局持续了很久,赵和在最初,保护了自己的兄弟情谊。

但是事情终于脱出赵明珠的掌控,上官博在一个她触不到的地方,爱上了一个平凡的乡间女子。

赵明珠深思一夜,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爱美人胜过江山,她赵明珠江山已在手边,同样可以用这么大的机会,去换一个与上官博共生的机会。她与赵和作了一个协定:上官博,换一个朝主之位。

这个条件实在是太诱人,赵和亦知自己退无退可,他答应了。他利用自己与上官博多年的知交之情,助赵明珠拉回这匹脱缰野马。

上官博成了这场战争第一个牺牲品,但却是赵和尝到的第一个甜头。他开始明白,牺牲自己去成全别人的人才是无知的,聪明人,就要善于利用别人,尤其利用身边信任自己无条件可以利用的人,最快地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赵明珠开始将心思都花在与上官博的周旋之上,几乎将自己所有的权势拱手相让。

赵和羽翼渐渐丰满,身边又有燕秦赵孟相助,如黑马腾空,受尽被明珠长期压政的官者拥戴。

他顺利登上主位,那时赵明珠已怀有上官子嗣,更无心再恋政。掌权后的赵和发现,他最大的威胁,反而变成了当时助他登上朝主之位的燕仲——燕族之主。

燕族是开朝以来最大的武氏家族,受历主恩泽,燕家族将可佩刃入宫,行使宫中密旨。而燕仲身为族主,慷慨大气,颇有侠气,得尽人心。赵和已得大位,最需要的就是稳固朝纲,受人拥戴的燕仲功高盖主,也开始慢慢在成为他要剔除的目标。

燕仲曾受命保护暖玉,两人日久生情,当时赵和只是非常生气,怒将他调离了暖玉之宫,他本来就觉得自己声望不如燕仲,暖玉可以爱上任何一个人,但却不能是燕仲!他决不能容忍,也决不会成全。这件事一直在他心中梗刺,直到他想要将这根刺化为刺伤燕仲的利器。

于是燕仲,成了第二个牺牲品。

暖玉重病,燕仲以燕族换了锦瑟珠,心灰意冷,带着暖玉远走高飞。

没有了燕仲,赵和又拥有燕族三万将士如此大的个人拥兵,朝纲稳立。

是年上官明珠难产而死,朝中已无人再能与其对抗。

孟无本是两宫太后的人,但生性跳脱,后因为燕仲削权失族一事,隐知晓了赵和的用意。于是他为表顺从之意,娶了赵和亲信黑士赵侍之妹顺德为妻,甘心受其束缚。

秦正在七人中武功最为高强,尤其是他擅暗杀之术,令人防不胜防。他与赵和一样,皆是帝子出身,但他性格古怪,自母亲死后,便放弃赵姓。

秦正只与两人交好,一是从小一起长大的表姐暖玉,另一个就是燕仲。在燕仲走后,他也失踪了。

而与赵和相交最久的,反而是当年最不起眼的赵侍。赵侍出身不如其他几人高贵,故而在几人中一直只是跑腿的身份。赵和早就知道这个人外表平凡无奇,但他内心却无怜悯之心,更无妇人之仁,是只极好的黑影之手。

赵和自己从小出入江湖,自然知道江湖力量的可怕,所以他任由赵侍成立了天罗庄,成为他控制江湖的一个工具。

燕仲与暖玉来到了这镇上,换名燕冲正。这里的一切都不一样了。因为他们身上怀着至宝,锦瑟珠。四周全是眈眈之眼,却相互牵制,保持着某种怪异的平衡。

赵和虽然答应了不再追究,但仍旧放心不下这样至宝,任由赵逆在这里安插势力。但赵和没说要动,所以赵逆也一直不敢动。与此同时,秦正也南下追上了燕冲正,也许他并不想打扰他们的平静生活,只找了旁边的一个地方隐居着,远远地守候他们。只是没有想到又来了个金娘,将他困在了雾坡里面。他无力再保护燕冲正一家,故而燕家发生那么多的事,他被困在雾中半点不曾知晓。

十九年前,小镇来了一对母子,燕冲正很快就认出了他们,这个女人就是当年被赵明珠驱害的那个女人,上官博为了她沉沦厌弃,几乎不能振作。但他知道,这个女人才是最无辜的。看着她如此忠贞地守护着她对上官博的感情,带着那个与上官博长得如此相像的孩子——燕冲正要为自己的兄弟补偿这些年对这对母子的愧疚,于是特别照顾,不顾他人侧目。他甚至想要一直照顾这对母子,给他们正当的名份,又不必惹人匪议,他要将这血泪交融的情谊延续——

在十六年前的那个中秋节,他与云淡一起决定了一件事情,要了偿多年的心愿。云淡虽然不知背后那么多原因,但也是欣然同意。然而就在那个本应喜事连连的中秋前夜,一切都烟消云散了。

二十六年前,如果上官博没有经过赵明珠的宫前,就不会有了赵明珠的这段爱恋,是不是一切都会不一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