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55 章(1 / 2)

加入书签

“…你不考功名了。”华蓉听见自己显得木讷的声音。

姜誉眼含笑意, 轮廓俊美的脸上, 似是有一抹探究, 像要看到华蓉心里去。

“蓉儿要我走么。”

姜誉说话素来低沉,尾音几乎变成了气音, 贴在华蓉耳畔轻轻的响。

混乱, 复杂, 还有疲惫。华蓉感觉心底里的情绪, 交织翻滚, 让她不知道用什么样的态度, 与面前久别重逢的人相处。

她初时大概也是对阿誉有不舍的, 她没喜欢过什么人, 便以为和谁过都是过。日子捏在手里, 找个上门夫婿反而更自在。

可现在回想,当初招亲的举动, 未免有些仓促和儿戏。

曾经有过的微末好感, 怎么在此刻全成了纷乱的疲倦?她在逃避什么?她为何不敢直视姜誉, 为何不似先前对他那般热情?

有答案模模糊糊的要从脑海浮出, 华蓉摇头将念头甩开。她不敢深思。

姜誉依然扶着她的肩,就像情郎对着心爱姑娘那般爱恋不舍。华蓉偏开身子退开, 想了一下, 终于问出口。

“阿誉, 你到底是什么人。”

.

太子的位置空了出来, 诸王蠢蠢欲动, 都生出了大胆的心思。

二皇子燕王一改平日的低调, 走访朝臣,似是要拉拢一帮臣子。

三皇子忠王昔年立下战功,和隶山候这等大将相比,自然是不如的。但这战绩足以让他在众皇子之间,赢得一票朝臣的支持。

四皇子静王文弱,五皇子凌王纨绔,六皇子秀王几乎从来不上朝,远离朝事。

朝臣像在押宝,视线在几个皇子身上挨个的轮流。

秀王作为最小的皇子,在众人面前存在感一贯是稀薄的。

如若不是他生就出众姿容,让平阳千金瞩目,他本该是最不招人注意的。但年末南面之地爆发洪水,秀王闷声不响去了那里,开放粮仓救济灾民,亲入那等贫瘠之地,不显山不露水的聚集了一番民心。

便有心细如发的朝臣,注意到了他。于是,便有几个谨慎的大臣,暗中将秀王列上了扶持的名单。

为何是列上名单,还在观察。自然是因为要打探清楚,秀王是否有登顶宝座的念头。

若是正主不愿,他们就是有意也白搭。

而除了六个皇子,还有一个人,也在暗中动作。那便是景润帝的幼弟——齐王。

齐王有野心有抱负,如此大好时机,怎会放任自己错过。

但与诸位皇子不同的是,他并不从朝臣下手,而是频频入宫,面见自己的老娘刘太后。

刘太后本就喜爱这最小的儿子,齐王旁敲侧击了几次后,心思也渐渐活泛起来了。

人心变动,处处都有动作,景润帝初时还为此勃然大怒,欲要将这些臣子都斩了。但去芳语阁歇了一阵,却在宁妃的柔声细语下渐渐平静下来。

“他们都盯着朕的位置,哪里知道坐在这里的风雨飘摇。爱妃,天下只有你才懂朕的心。”

睡在宁妃的一只手上,皇帝蜷缩一团像个孩子找了依靠。宁妃一动不动,善解人意的听着。

“朕没有一日不累…”皇帝说着说着,睡着了。

偏殿里的一丝熏香升到空中,让人闻了困倦,宁妃不受影响,倏地收回手。景润帝的脑袋因为这个动作,剧烈的晃了一下,却丝毫没有要醒转的迹象。

“累?你该尝的滋味,何止这一点。”她的声音忽然冷下去,眼眸中更是闪过不明恨意。

宛蝶悄悄走到宁妃身后,担忧的看着她。

娘娘这几日的情绪,越来越不稳了。

“娘娘,您…值得么。”她从十五岁入宫,就一直跟着宁妃。亲眼见着宁妃这些年是如何过来。

人的心若是死了,就是每日有绫罗绸缎山珍海味包围,又有何欢?

帝王给的心意,不是自己所爱。所爱却因这般心意牵连,而含冤死去。

宫中十八年,如同冷宫里的千年万年那样难捱。

帝的宠幸是屈辱,帝的不悦更是一把剑,稍有不慎便是满盘皆输。

悬崖峭壁也不过如此,走在刀尖上除了忍住疼一言不发,还要强颜欢笑哄了帝得恩宠,以图能给唯一的骨肉一点依靠。

要让辛苦保下的那一点骨血认贼作父,还要在贼人面前曲意逢迎,娘娘何曾展言开心过。这十八年,日日都是痛苦的。

原本秀王性情纯良,对阴谋诡计一窍不通,但和娘娘也是一条心,会常来宫中看望娘娘。想想那个时候,应是娘娘为数不多笑的真心的时刻。

可五年前,秀王生了一场大病,醒来后就判若两人,待娘娘冷淡的像个路人。

娘娘当然是愕然不解的,秀王那时还不曾被派到封地。娘娘久等不见他,借了陛下的旨意,传秀王进宫。

那一日秀王疏离有礼,模样似是一夕之间变得古怪冷峻。盯着娘娘的目光里,竟是没有一丝一毫的亲情在。

她被这样的眼神骇到了,甚至怀疑过秀王殿下是中了邪,被什么附身。

而娘娘则是浑身颤抖,面容苍白,秀王走后,娘娘大哭,是她从来没见过的伤心样子,近乎三日没有吃过一点东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