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章:星河大泽,庙算董卓(2 / 2)
这里的庙算即指战役之前的战略筹划。任何概念都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从事物的发展中抽象出特有属性的结果,都属于理性认识阶段。
自夏朝开始,国家凡遇战事,都要告于祖庙,议于庙堂,成为一种固定的仪式。帝王在庙堂占卜吉凶,祈求神灵护佑,这便是庙算最早的由来。
到了春秋时期,以信天命和先祖崇拜相结合的宗教观受到冲击,“庙算”已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庙算”只存在了古老的形式,实际上已成为在庙堂召开“作战会议”、研究克敌制胜方略的代名词,而不是烧甲卜卦于宗庙神庙之中了。
“古者兴师。命将必致斋于庙,授以成算,然后遣之”。
“庙算”是人们认识了这种活动的本质属性之后,将其形式与内容相结合进行的高度概括,因而可以说,兵家把“庙算”作为战略概念使用的时候,已经没有丝毫香火气味了,而成为一次理论升华。
此时张玄与众谋士聚于密室,于山水堪舆地图之前,策划出兵攻伐之事,便是庙算。
“如今董卓新至,尚且不知他的行动如何,臣以为此时应以守为上,先不去管他,只让斥候将汉军大营牢牢叮住,一旦有了异动,我们在趁机应变。”
房玄龄有多谋之名,有谋略自然会有随机应变之能,此时他就提出以不变应万变,随机应变。
众人闻言点了点头,刘基和张玄因为也分析过,董卓可能并不忠心汉室,而现在从他入中原只带三百飞熊军精锐,就能看得出来。
他是不愿意为朝廷牺牲自己!
这绝不是人臣之所为,汉朝社会的舆论,并不提倡精致的利己主义,曾经在战国时,与墨家学派并为显学的杨朱学派,就被社会完完全全的淘汰了。
为何呢,因为杨朱学派的核心就是:
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这个观点不论是放在两汉,还是放在未来现代,都会被人们大加贬斥。
简单的来说,社会上的肉食者赵家人,会强迫你奉献自己,你若是敢有异议,那社会的舆论就会唇枪舌剑,让你寸步难行。
口上说的都是主义,心里想的都是生意。
什么样的人对肉食者有利,当然是愚蠢懵懂顺从的蚁民,响应号召燃烧自己的人。
故而董卓敢只带三百人入中原平乱,就说明他绝对没有忠汉家之心。
自己的情况自己清楚,他在边郡经营日久,深得陇凉羌胡汉人之心,难道真的没有兵马吗?
:出于作者的本能,我要求一下订阅!!!。笔趣库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