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3章 改革开放已经十几年了(1 / 2)

加入书签

冬去春来,当黄土高原的气温,渐渐回暖的时候,

杨清月便准备,继续做自己的生意。

而大女儿柳燕,在经过一个冬天的调整之后,也渐渐恢复了,往日的活泼和快乐。

杨清月看着女儿的变化,她心里面悬着的石头,也放了下来。

对于杨清月来说,她的三个女儿,比什么都重要,

为了三个女儿,她可以付出所有,甚至包括自己的生命……

大女儿柳燕,在经历了那一场感情的浩劫之后,整个人似乎也变得更加的成熟了。

虽然周围的人,依旧对柳燕指指点点,说三道四,

但是,柳燕已经学会,去忍受那些流言蜚语。

而当杨清月在面对,周围那些人,对女儿的流言蜚语,和指指点点时,

她总是会,严厉的反击。

也因为杨清月的反击,那些当着杨清月面,说柳燕的女人们,也收敛了很多。

而杨清月在拥抱春天的同时,也开始了自己的创业。

像之前一样,杨清月依旧经营着,自己的麻辣烫摊点。

而经营的时间段,还是下午6点以后。

可是,从今年开始,出现了一股新的气象。

矿区家属院里面,做生意的家属,渐渐多了起来。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家的思想,也在变化。

当周围的人们,都通过自己的努力,一个个实现致富的时候,

那些守株待兔,和无动于衷的人们,也开始蠢蠢欲动。

于是,当周围的人看到,杨清月通过卖麻辣烫致富之后,

她们也都学着杨清月的样子,加入到了致富的行列。

显然,从今年开始,在这个矿区家属院里面,一些固有的,抱有偏见的思想,已经开始慢慢改变了。

大家从看不起,那些摆摊做生意的女人,

到现在觉得她们,这也是一种本事,经历了整整几年的时间。

年后,在矿区家属院里面,摆摊做生意的人,如雨后春笋般多了起来。

当杨清月开始在干部楼门前,摆摊卖麻辣烫的时候,

在桥北边儿的平房区,灯光球场上面的铁皮房子区,也有两个家属,摆摊卖起了麻辣烫。

至于小冯的饺子和面条摊点,那效仿的人,就更加的多了。

杨清月所卖的麻辣烫,至少还有一定的技术含量,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得出来的。

可是,小冯的饺子和面条,周围会做的人可多了去了。

毕竟,在这个矿区家属院里面,生活着的大部分人,都是以吃面食为主的西北人。

只见,原来只有小冯一个人,在干部楼前面,摆摊卖饺子和面条……

现在,在小冯北边的职工楼附近,有一个妇女,在卖饺子和面条。

在南边的小车队附近,更有两家卖饺子,还卖面条的摊点。

当杨清月和小冯,刚开始面对这些竞争的时候,她们还是非常有优势的。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大家卖吃食技术的不断提高,

杨清月和小冯的摊点生意,明显受到冲击。

尤其是小冯的饺子面条摊点,受冲击的最为厉害。

而她们两个女人的营业额,也从之前的,一天最多两百,下降到了一天三四十块钱。

这种落差之大,在给杨清月的思想,带来冲击的同时,也逼着她,想着方子改变。

于是,杨清月把目光,瞄准了不远处的菜市场。

经过杨清月的考察,她觉得在菜市场上卖早点,是绝对可行的。

并且,杨清月经过考察发现,诺大的一个矿区家属院,竟然没有一家,卖早点的摊点。

于是,杨清月就心想:

既然没有人卖早点,那么自己,干脆就转行卖早点算了。

而卖早点的位置,杨清月之所以要选择在菜市场上,就是因为每天早上,来菜市场上买菜的人络绎不绝,人流量比较大。

而且,菜市场这个位置,正好位于学生们上学,必经过的一条路的旁边……

杨清月之所以卖早点,是因为她将目标人群,定位在了那些上学的学生,和早起去上班的工人身上……

可是,早点卖什么东西呢?

杨清月心想:

自己每天早上起来,最喜欢吃一笼包子,然后喝一碗稀饭。

那干脆,自己就卖小笼包子和稀饭,算了……

于是,杨清月便准备,将自己的这个想法告诉小冯,然后拉着小冯和自己,一起急流勇退,开始进军早餐行业,

毕竟,那还是一个没有人,涉足的行业……

这天晚上,当杨清月的麻辣烫摊点,和小冯的饺子面条摊点,依然客流很少,依然销售额很低的时候……

杨清月便对,在旁边发愁的小冯,说道:

小冯,你觉得,咱们最近生意怎么样?”

小冯愁眉苦脸的,说道:

“今年真的是怪了,平时不做生意的女人,都出来做生意了……

照这样下去,大家都在晚上这个时间段卖饺子,卖面条,卖麻辣烫,咱们的生意还怎么做啊……”

杨清月看着小冯担忧的表情,便神秘的对她说道:

“小冯,你觉得咱们,退出晚上这个生意时间段,怎么样?”

<strong>auzw.com</strong>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