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两千十九章 小国之忧(2 / 2)

加入书签

……

另一边,同娥一边安排官员去往城外安置奥夫带来的军队,供给其粮秣药物营帐,一边让人准备晚宴。

一切处置妥当之后,回到自己位于城主府的书房。

未几,一个身材高大、相貌俊朗的青年大步而入,正是同娥的儿子、康国的太子拂乎漫。

见礼之后,拂乎漫反身将门关上,上前坐在同娥对面,小声问道:“父亲可否得知大食人的战略?”

同娥一脸愁闷:“他们防着我呢,不过依照我的观察,怕是想要据城坚守了。”

拂乎漫大惊:“恒罗斯城夷为平地、可散城一片焦土,可见唐军攻城之犀利,若大食人打算据守阿禄迪城,无论胜负如何,阿禄迪城岂非成为沦为废墟?”

原本大食军队自可散城溃退而来,父子二人打算奉上粮秣辎重钱帛,恭恭敬敬将其礼送出境。

何曾想到叶齐德居然赖着不走,甚至将阿禄迪城沦为战场?

当初迫于大食兵锋之盛不得不附庸其后,背叛了当初与大唐的盟约,却并不意味康国上下不知大唐之强,连气焰嚣张的大食人都被打得节节败退,康国如何能够抗衡大唐?

屈从于大食不过是权宜之计而已,让他们与大唐刀对刀枪对枪的死战,他们可不愿意……

同娥喝口茶水润润喉咙,揉了把脸,无奈道:“谁能知晓叶齐德兵败可散城之后,非但不向大马士革逃窜,反而绕道来了咱们康国?简直就是一尊瘟神,非得将唐军引来!”

大唐太宗皇帝在时,他曾遣使前往长安,与大唐签署盟约、互为睦邻,太宗皇帝英明神武、胸襟如海,不仅答允盟约,且减免康国商贾前往大唐经商之赋税,使得康国成为丝绸之路上举足轻重的节点之一,愈发繁荣富庶。

然而在穆阿维叶成为大食国的哈里发之后,开始疯狂的向外扩张,尤其是覆灭波斯之后,大食骑兵自高原俯冲而下,迅速将整个河中地区纳入统治之下,安、何、曹、康、米、史等昭武九国,不得不先后臣服于大食人。

如今与大唐是敌非友,唐军绝对不会手下留情,等到阿禄迪城的只能是墙倾城毁、一片焦土……

拂乎漫怒道:“大食人岂能不知非是唐人敌手?他们想的并非反败为胜,而是以吾等之城池、性命来延阻唐军之脚步,等到阿禄迪城彻底覆灭,他们便会继续撤退,安国、何国、曹国……一个一个都将步上康国之后尘!”

同娥无奈摊手:“即便知晓大食人的险恶用心,吾等又为之奈何呢?叶齐德不请自来,想要送走,却是不能。”

拂乎漫咬牙道:“既然无路可走,那就玉石俱焚!”

同娥奇道:“你意欲何为?”

“大食人据守不退,所依仗无非萨宝水之天堑、以及阿禄迪城之坚固,咱们不妨暗中与唐军联络,筹集舟船协助其渡过萨宝水,然后趁夜打开城门迎其入城,将大食人全部歼灭!”

“岂可如此!”

同娥大吃一惊:“此举固然交好唐人,却也彻底与大食结仇,万一大食人事后报复,如何抵挡?”

大唐号称礼仪之邦,做事尚有底线,对外示以宽宏。

而大食则是野蛮之国,一味烧杀掠夺,一旦对康国施以报复,必然是人头滚滚、屠戮不休……

拂乎漫对父亲的优柔寡断极为不满,气道:“事已至此,父亲为何还要心存侥幸?阿禄迪城无论如何都将毁灭,那就干脆内附于大唐,成为大唐一处州府,请唐军庇佑!”

他给父亲倒了一杯水,苦口婆心:“大唐之强盛可谓天下第一,此番西域之战便可见其早已凌驾于大食之上,此战过后,大食在百十年内都不可能对大唐展开反攻,唐军击溃叶齐德顺势掌控整个河中地区已经势不可免,咱们何不趁此机会向大唐宣誓效忠?一则保住康国,再则也能消弭此前背叛大唐之罪行。”

同娥面色挣扎、犹豫不决。

他岂能看不出当下大唐势大、大食倾颓之局面?

可大食再是倾颓,也不是区区康国可以抵抗!

甚至无需大食派遣军队讨伐康国,只需哈里发一声谕令,便会有无数胡族兴高采烈前来攻伐……

大国与大国之间的战争往往很是克制,不会全力以赴、举国征战,在某一方达成目的之后便会偃旗息鼓、握手言和。而在这期间,倒霉的必然是周边小国,大国浑不在意的一次出击,便会使得某个小国灰飞烟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