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56 章(1 / 2)

加入书签

荆侯即位十几年, 兢兢业业为国为民,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虽然很少被赞为明君, 但也偶尔有几句寥寥马屁, 让他觉得自己还算是人上之人。

但唯有这一年, 他最为春风得意。朝堂上的马屁声骤然日增月盛, 而且百花齐放,花样翻新,听得他无比受用, 觉得过去十几年的辛苦没白受。

被徐国明欺暗压了这么久,终于找到机会,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默默无闻的小小荆国, 成了中原诸侯贵族间的流行谈资。

谁让徐侯贪得无厌、欺压弱小、目无天子, 自己给自己树了这么多敌?

如今荆侯将计就计,坐实了徐侯失德的事实, 然后振臂一呼, 居然应者众多, 他俨然成了小诸侯联盟之首。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世间之理, 不过如此。

景龙既已逃亡,徐国又忽生内乱,无暇再对外征伐。对荆侯来说, 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哪怕他为此而牺牲了一个女儿。

那又如何?生在贵姓之家, 为家族宗嗣而牺牲,也算是理所当然的嘛。

荆侯忽然想,阿瑶临死前,是不是说过她希望怎么办丧事?什么看蓝天、看树?

当时他没听清,后来专心备战,也就忘了。

他心想:等有空,找个人问问清楚。毕竟他不能白当这个慈父……

正盘算,忽然马车停了。

车外有人报:“前方有徐国军马,打出谈判旗号,请君侯一叙。”

荆侯蹙眉,保养得当的方颐面容上,一道浅浅的皱纹。

“又是谈判?哪个人带的兵?旗帜上什么名号?”

难不成是那个公子朔?听说他得位不正,现在虽非国君,但是做着幕后周公,忙着清理反对势力,日子也不太好过。他敢亲自带兵离开徐都?

报讯的却也不是太清楚,犹豫道:“没……没名号。”

荆侯觉得谈一下也无妨。万一能趁人之危割几座城池什么的,那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无本万利。

“把人请过来。”

*

见到“徐国使者”的一刹那,荆侯以为自己老花眼犯了。

“姜……姜赤华?”

“拜见君侯。”

赤华规规矩矩,行的是国公子对别国国君的礼。她身后跟着几个徐国侍婢,也都礼数到位,然后退到门边。

她依旧打扮素静,一身雅致的檀色深衣,只是领缘裙摆绣了一圈云龙纹。但她又梳了高耸的宫髻,裙上佩了洁白的双龙形玉珩,细节处透出国公子的身份。

荆侯肚子里如同开了一口大锅,加了五味调料,咕嘟咕嘟升起一股火气,不知是怨还是怒,夹杂着些许惊惶。一时说不出话。

派去押送她的队伍一去无回,偃侯之璧依旧不见踪影;传说她被徐国军队俘虏了,可徐国若得了稀世玉璧,怎能不大肆宣扬?如今她为何又冒着徐国的名,前来和他谈判?

难不成是嫁给哪个位高权重的贵人了?那也不至于出来抛头露面、议政参军啊。

唯一让荆侯有所舒心的是,她那个忠心耿耿的“刺客”,此时没跟在她身边,大约应该已成白骨。

叫他目无尊上,活该。

荆侯身边的心腹宠臣替他开口,张口便是指责:“天下都在传,偃国女公子流亡在外,被我荆国国君庇护了十几年,待之如亲子——如今她却和别国勾结,张口反咬,何其无耻也哉!白蛇尚且吐珠,黄雀尚知衔环,我们君侯一片好意,却养了个恩将仇报的佞妇,你还敢再来见他!”

荆侯到底如何待赤华的,两人其实都心知肚明。这段话并非是要她知恩图报,只是为了警告她,托荆侯的“宣扬”之福,在天下人眼里,她偃姜到底是个什么货色。

赤华嘴角撇了一副冷笑。她从来不是在乎自己名声的人。当初就连夏偃也曾以为她贪图富贵、自甘下贱,她无动于衷了好一阵,才好心跟他解释几句。

荆侯依旧是一副万年好人脸,挥手打断了身边人的喋喋不休。

“听闻徐侯已逝,过去他对我荆国的那些筹谋渗透,寡人便不追究了。如今徐国内乱,看在邻国唇齿的份上,寡人只是来看看能不能帮上忙。你有什么事,就快说吧。”

赤华觉得,得好好跟荆侯学学这种睁眼说瞎话的本事。

“徐国的事,自有徐国宗亲解决,用不着他们的好邻居担心。”她淡淡道,“但我想,任何一个徐人,都不愿看到别国兵马出现在本国土地上。荆国百姓也定然不希望君侯大动干戈,君侯手下的精兵良将诸多,还是用来保护自己臣民,更能收获敬意与爱戴。”

荆侯觉得她在废话。道理谁都会讲,若人人都按照道理行事,那不就天下大同了?

“哦,是吗?可惜,寡人的军队寡人做主,轮不到外人置喙。”

他朝身边禁卫使个眼色,让他们准备好送客。

赤华似对这话早有预料,袖子里取出一封丝带封好的帛书。

“那么公子旷,算外人么?”

*

荆旷被软禁在徐国,听着可怜,其实就是休了个长长的假。

天下诸侯都是大夏天子分封的,一千年前还基本上都同宗同源,五百年前还都在同朝效力;就算后来各走各路,也都有着盘根错节的亲戚和联姻关系。

因此,各国王公贵族之间,还都存留着一点惺惺相惜的礼数。只要没有杀父之仇、灭国之恨,一般也不会弄出下不来台的场面。

就算是战场上相遇了,一般也不会装看不见,至少也得各自的战车上互相行个礼。

有些注重形象名声的,还要事先整理衣冠,跟对方客套几句,提醒人家:“我朝刚刚进行军事改革,战斗力今非昔比。对面的君子可要小心啊。”

至于战场上遇到熟人朋友,因此“退避三舍”,或者故意闭眼放空几箭,也都是惯常操作。

这些浪费时间的虚文缛节,被史官们详细记载下来,引为美谈。

……

荆旷被徐国人扣着,囚犯的身份,六卿的待遇。一座单独小宅院,一堆好使唤的奴仆,每个月还有零花钱,甚至还有乐师舞姬作陪。

开始还限制他出门交往。后来过了几个月,也渐次松懈了。若得徐侯批准,他偶尔还能开个宴席,接待客人。饮酒赋诗,好不自在。

唯一的要求是不准踏出都城。荆旷对此毫无意见。两国争端终有解决的一日,他衣食无忧,急什么呢?

“人质”这个身份是注定不能长久的。对白狐这种法外之人来说,换不到赎金的人质,最好趁早给放了,还能省下每日的饭钱。

对于诸侯们来说更甚。迟迟不能交割的人质,就会变成“烫手山芋”,就算要甩,也得付出相当的代价。这一点荆旷很清楚。

还不如趁着在徐国耽搁,多结交结交他们的朝臣宗亲,争取以后谈判的时候,给自己谈一个便宜点的赎金,尽可能的避免割让国家利益。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几个月。徐国政局陡变,让他措手不及。

坊间传闻不甚明了,只知道公子朔因着徐侯要殉葬他母亲,冲冠一怒,挥师占了宫城。

当然实际上没有这么简单。据说其中另有隐情,是徐朔听从了一个女人的撺掇,这才铤而走险,犯下大逆不道之罪。

但消息封锁得严密,具体细节如何,大多数人还是不明真相,只得遥遥观望。

荆旷广交朋友,自然也听到风声。他不动声色地集结了几个心腹,弄到几件兵器,收拾了细软,随时准备跑路。

没等他准备好,哗啦一声,房门被踹开。门口徐兵簇拥,中间立着个他想不到的人。

*

“兄长,你好啊。”

虽然宫变已成,但当时赤华因着夏偃的病情恶化,正没好气。见了荆旷,也没好好行礼。

她环顾荆旷的临时府院:曲曲折折一道石板路,两旁让人侍弄得花草丰盈、颇有情趣——更是看着不顺眼。顺手揪了朵精心培育的异种兰花,别在自己腰间。

荆旷敢怒不敢言,不知她如今是什么角色,有多大权力。

秋意寒凉,她穿着宗族贵女的衣装,又添了件薄薄的皮制外袍。但和当初在荆国冒充公子瑶时不同,她全身颜色淡雅,只在衣缘绣了朱红凤鸟纹——这种纹样并不在荆国流行,荆旷一时觉得很陌生。

他心中转了许多话,最后只说出来一句最安全的:“你身体康健,没被他们谋害,我心甚慰。”

没见赤华表示感动。他脱口又问:“你——是来杀我的吗?”

不知怎的,他觉得面前的小淑女看似弱不禁风,其实完全做得出来这种事。

赤华这才摇头笑笑:“不。公子也许不知,太子景龙伐荆失利,已偃旗息鼓,逃窜至远方;但荆侯并未就此罢手,听说正在酝酿报复。我只怕最后落得两败俱伤之局,劳民伤财,双方一无所得。因此还请公子出面,劝劝你父亲,莫要重走徐侯穷兵黩武之路。”

原来是请他当说客。荆旷的下巴当时就抬高了好几寸,背着手哼了一声。

“哦。恕不从命。你请回吧,我下午还要请徐都的士绅来饮酒呢——欢迎来参加做客。”

荆旷也久参政事,理解荆侯此举的意图。他身为长公子,怎么会跟自己的父亲对着干?

等荆侯节节胜利,逼近徐都的时候,整个徐国都得来求他。何必现在自降身价?

赤华不恼。见惯了徐朔那一张爱答不理的大冷脸,她甚至觉得荆旷这副自命不凡的样子有点可爱。

“那么还真是遗憾,”她说,“只可惜,我们盘点国库,发现囊中羞涩,怕是不能维持公子如今的生活了——你不介意今晚换个地方睡吧?”

……

当晚,一队五大三粗的侍卫来帮荆旷“搬家”。

说是搬家,实为抢劫。稍微值钱点的东西都抄走,华丽的衣裳全剥掉,就连锅里蒸的肉都打包带走,伺候的男男女女也都被赶出门,不知押送哪里去了。

荆旷目瞪口呆,糊里糊涂地被套上一件麻布衫,装车送到了城外一间农人小屋。

屋檐是茅草的,墙壁是土坯的,门框是歪斜的,地面是坑坑洼洼的,窜着一窝目无尊长的耗子。

灶台被火炭熏得焦黑,凹凸不平的墙上散发着奇怪的陈年老油味道。里屋一架破旧织机,挂着几团黏糊糊的黑线。箱笼柜子无一不是破的。唯一一张旧床,上头铺着稻草和有味道的旧衣。

荆旷捏着鼻子,勃然大怒:“你们这是要——要干什么!这是什么鬼地方!要杀便杀!”

侍卫长腰杆一挺,轻松答道:“我们女公子说了,公子旷身为荆人,却终日食徐粟,真真对不起国家。从今日起,要吃要穿,都得自己动手。也算让公子体验一下民间艰辛。”

一边说,一边笑吟吟地把他请出屋子,“公子请看,房前有水井。笼里有鸡,屋后有猪,这池子里还养着鱼。屋前的三亩地都是送给公子的。眼下正是秋收季节,你看这麦苗沉甸甸的多漂亮,公子只管收割就好,石磨会用吧?——嘿,这里还堆着许多柴,够用好几天了。啧啧,女公子真是厚道人。”

荆旷莫名其妙,突然脚底下一阵妖风,一只老母鸡咯咯咯的从他两腿之间穿过。他吓得大叫一声,拔出佩剑,跳着脚跑了几步,扑通一声,踩进一个臭水坑。

侍卫长偷笑:“公子莫要嫌弃。小人老家的村子,尚不如此处十分之一的富足。若是真打起仗来,荆徐百姓,怕是连这种生活也过不上哩。”

侍卫们安排妥当,行礼走人。

留下荆旷一个,孤身旷野,绝望地面对漫天星空。

忽然渴了,想喝水。他从没用过水井,水桶掉进去三四次,总算摇摇晃晃打出来半桶甘霖。又不会生火,只好冷冷清清地灌了一肚子凉水,黑夜里发呆。

那床自然是不能睡的,劈了当柴烧他都嫌熏人;到了后半夜,实在是困得要命,只好把能找到的稻草破布都铺上去,咬牙闭眼,往上一躺。

结果就是连做噩梦,梦见自己在臭水沟里挣扎。醒来之后,满后背都是红疹子。

只好又起来,坐在门口吹风。吹着吹着,肚子有点着凉——这才意识到,方才那侍卫忘记告诉他茅厕在哪了。

他循着味道找过去,听到哼哼几声猪叫——那茅厕居然是连着猪圈的。屋顶漏缝,月光之下,几只圆滚滚的小猪凑到跟前,正好奇地盯着他撩袍子。

荆旷恼羞成怒,袍子一放,拂袖而走。

远处狼嚎鬼叫,鬼火浮沉。荆旷吓得不敢合眼,拔剑四顾,一夜警觉。

眼前的境遇虽不至于要命,但对他来说,也离死差不多了。

他忽然开始回溯自己的人生,记起了许多无关紧要的事。他像局外人一样审视这一年来的起落,又忽然想到赤华。

——过去她柔弱无依,任人摆布,让他着迷。

可也奇怪,女人一旦强势起来,对一些男人来说,吸引力便大打折扣。

荆旷只是反复想着她告诉自己的话:公子瑶并非生病,实为中毒。这件事荆侯早就知道,却决意将计就计,不作干预。那个原本花样年纪的少女,已经于某月毒发逝世。

……

到了第二天凌晨,他才发现此处并非荒郊野外,不远处就有炊烟袅袅、鸡犬之声,看来是个平静的小村子。至于“狼嚎”什么的,显然是老乡养的土狗。那莹莹的“鬼火”,也并非来自孤坟,大约是无家可归的萤火虫。

临近的老少乡亲都得到消息,说此处住来个别国公子,让大家看顾着点儿,别让刁民欺负了。

大伙扶老携幼,好奇地结伴前来围观,见荆旷一脸黑气,没有敢上前搭话的。

……

荆旷饿了三天。眼看肥猪在圈,鸡鸭满笼,麦浪滚滚——就是不知怎么把它们变成可以入口的饭食。

第四天,他奄奄一息地坐在门口吃手指,恰逢一个年轻村女健步路过,手中提着一篮刚打下来的枣子。青红相间,带着水滴,香气从她臂弯里飘出来。

荆旷脑袋轰的一热,虚弱地上前作揖:“女郎!可否赐几颗枣子?”

*

三个月后,赤华再来拜访荆旷。

刚下车,她便吃了一惊。

荆国长公子旷,此时布巾束发,正赤着上身,裤脚卷到膝盖,吭哧吭哧的推磨磨面!

他那一身养尊处优的白皙腱子肉,此时已和徐国老农一样,被阳光染成了健康的褐色。他的手臂肌肉鼓起,原本射箭舞剑练出来的流畅线条,也十分随意地生长成了实用的肌肉块。

他汗流浃背推了一阵,熟练地从缸里盛出一碗凉开水,一饮而尽。

然后从门口的晾衣杆上拽下来一件带补丁的麻布外套,搭在肩上,冲屋里喊:“枣儿,我饿了!”

里头一声清脆答应:“鱼汤马上就好!先吃些清粥吧!”

一个村女端着个冒热气的陶碗,含笑出门。她面色红润,肌肤丰盈,步伐比荆旷还要轻快。

忽然看到路边停着的马车。那村女吓了一跳,手上的东西差点洒了,叫道:“公子!”

荆旷这才发现了马车,忙掩好衣襟,拍拍身上尘土,趿拉上鞋,理了理头发。

他咳嗽一声,冷冷问:“是你啊。你又来干什么?”

赤华哭笑不得。本想好好整治一下这个假兄长,让他体会一下自力更生的艰辛;熟料人家虽然落魄,脑子没坏。大约是凭着一身过得去的皮囊和花言巧语,还给自己拐了个帮手,小日子挺滋润!

不过看他的气色,也知他这几个月颇不好过。他手上生出厚厚的茧,小腿上伤疤错杂,眼角明显憔悴出暗纹。

她也不客套,开门见山问:“公子,考虑得怎么样了?”

荆旷无言,踢开了脚下一只鸡,搓搓手掌心的泥,身在农庄,心回朝堂。

他又不聋不瞎。这几个月,听徐国百姓传言,说荆侯带领联军,居然打过了鸨羽关,扬言要攻入徐都,帮助徐国“重建秩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