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过年(2 / 2)
“阿笙,不是说明天回来嘛?咋今儿个就回来了?”
不等夏大方开口解释自己不是早起轮班,听见柳笙声音的王红芬就出了来。
“妈,你也起这么早啊?是不是小石头醒得早,吵到你了?”
看到抱着小石头出来的自家丈母娘,这时已隐隐闻到香烛燃烧时难闻气味的柳笙,可算回过味来,猜到他们在捣鼓什么。
只这请祖到底请的是夏家的祖宗,柳笙一个外姓人可不好掺和。未免尴尬,柳笙干脆假装不知道,笑眯眯地问候起自家丈母娘。
“呃……对!这不小石头起太早,我怕吵着小雨,就抱他出来转转。”
这头的王红芬可不知道自家女婿并不在意小石头姓夏还是姓柳。怕伤了女婿的男人自尊心,不敢大喇喇同柳笙说一大早起来是为了正式将孙子的大名加在夏家家谱上的王红芬,忙顺着他的话回应。
想着收拾堂屋里的东西也用不了多少时间,只要自己手脚麻利些应是不会被发现,王红芬悄摸挪动两步,挡在堂屋门前假装若无其事地转移起话题。
“阿笙,你这提前回来,是不是房子已经收拾好了啊?”
看出自家丈母娘心思的柳笙可没想着拆穿,忙顺着她的话说道,“全收拾好了!屋里需要的东西我也已经淘换好,到时小雨带些衣服进城就行。”
密切关注着山里头建屋进度的王红芬,可是知道那建好的茅草屋里炕都还没盘好的。这会得知小洋楼已经可以入住,原还担心城里房子没修葺好,自家闺女和金孙得进山受几天罪的王红芬自是大喜过望。
因着战乱,夏家早没剩下多少能走动的亲戚。觉得闺女女婿没必要守在家里等那不知会不会上门的亲戚,王红芬直接发话。
“那可好!前两天开大会,村长可说了等过了初五,咱们村就得全搬进山里去。咱们家也没啥亲戚,干脆过了年初二你就带小雨进城去吧!”
“咿呀呀!”
住了泥砖屋子大半辈子,王红芬可没少羡慕住砖瓦房的城里人。如今自家闺女马上就能进城,还住的是小洋楼,王红芬哪能不激动,一个没留神手上忘了轻重,弄痛了怀里的小石头。
本就被包被束缚住手脚、觉得不舒服的小石头立时挥舞四肢抗议起来。
“哎哟!我的小祖宗,可不能乱动!万一摔下去可咋整?”
正高兴的王红芬哪想到会有这出,没提防的她差点没脱手把小石头摔出去。慌张收紧双手将小人儿揽回怀里,惊魂未定的王红芬赶忙哄劝。
“妈,要不我来抱吧?”
领教过自家儿子大力气的柳笙怕丈母娘抱不住,急忙放下背篓,迅速将手中的油纸包搁在篓上,从衣兜里翻出特意给小石头寻摸的拨浪鼓走了过去。
“好,好!阿笙你抱。”
因着天寒,王红芬早年受过伤的手最近一直隐隐作痛,使不了太大力气。见小石头挣扎不停,怕自己真把宝贝孙子给摔了
的王红芬当然不会逞强,当即把孩子递给了柳笙。
多日不见,小石头早把柳笙忘得一干二净,到了他怀里反倒闹腾得更加厉害。眼见小石头要张嘴大哭,颇有经验的柳笙连忙摇动手中的拨浪鼓吸引自家儿子的注意力。
“小石头,看爸爸给你带了什么?”
“咚咚咚!”
一旁趁自家女婿低头哄娃,想着赶紧把人支开好收拾堂屋的王红芬忙踢了脚自家男人,给他使起眼色。
惯会看自家媳妇脸色行事的夏大方哪能猜不到她的心思,瞟了眼正哄着小石头的柳笙,快速地点了点头。
“爸妈,之前村长不是说过了元宵才进山吗?怎么换日子了?”
这头总算把拼命乱动的小石头哄住的柳笙可没管他们两的小动作,将拨浪鼓放进小石头手里让他握住自己玩后抬头问道。
当初进山考察,考虑到村里虽只有三百多人口却足有五十来户人家,柳笙做规划的时候直接以洞穴为基点划了块面积约为四百平方的地。
虽说这块综合了安全和功用因素划定的地不大,可在它上头的工程量可不少。就拿当外部围墙的成人腰粗大树所需的量来说就不老少,更不何况还得按户建房子。
按柳笙的设想,洞穴内部等村里人全部迁进山里再布置,这洞穴外头的小型村寨建成少说也得花费一个月。
满打满算,这动工时间到了年初五也才二十来天,知道根本不可能全部完工的柳笙可不就奇怪村长这个决定。
“唉~没法子!这跟村里人沾点亲的可都跑咱们村借粮食来了。再不进山,咱们村怕是也得闹饥荒咯!”
因地处偏僻,物产不丰,往年下花村甚少来外人。就算是过年走亲,大概率也是嫁进来的媳妇子带上年礼出山去。
可自打柳笙买粮回来,这外村人就没断过。不是谁谁谁家的表舅,就是谁谁谁家的远房二叔。总之只要沾点亲,那都一窝蜂地往村里来。
这乡里乡亲又沾亲带故,不借粮说不过去,可借了挨饿的那个可就变成自个。这借不借都为难。幸亏下花村还在办公共食堂,给了有亲戚来家借粮的村人推脱的借口。
可作为一村之长的夏华强可就没这个运气,除了得应对自家上门的亲戚,还得面对借不到粮求上门的村人亲戚。
人心肉长,夏华强再铁面也没法对跪在自个面前苦苦哀求的乡亲父老视而不见。最终同村干们商议过后,夏华强直接分给村里各家五十斤粗细参半的粮食,让村人自己决定借谁不借谁、借多少的问题。
有一就会有二,夏华强当然懂这个道理。加之还得防备知道村里有粮的歹人来抢。思前想后,夏华强干脆决定提前进山。
为着借出去不少粮食,怕村里粮食挨不到来年秋的夏华强可没少在夏大方面前叨叨。
这会见女婿问起,夏大方哪还顾得上自家媳妇的旨意,紧皱着眉回道。
想到那些外村人瘦骨嶙峋的模样,急着把人支开的王红芬也忍不住唏嘘了句。
“阿笙,你是不知道哦!来咱们村借粮的人那一个个瘦得哟,脸都给凹进去了。当初我还觉着咱们村办公共食堂定人定量有些小家子气。幸亏村长坚持,要不咱们村怕是撑不到你买粮回来就跟他们一样了。”
看来得给周围的村寨散些粮食,这样外村人也不会只盯着村里。
饥荒才刚开始,后头日子会更难。虽说村人进山过活,可也不是要与世隔绝。怕到时吃喝不愁的下花村成为众矢之的,还想着自己出船时把媳妇孩子安置回来的柳笙,当然不能对外村人来求粮的事听而不闻。
此时才隐
隐闻到香烛焦灼味的王红芬可没心思猜测自家女婿正在琢磨什么。怕女婿再在院子里待下去会露陷,觉得不能再磨蹭的王红芬忙伸手轻掐下自家男人的后腰,在他看过来时狠瞪了一眼。
你快点儿!
“呃……阿笙,村里有个事需要找你帮忙。咱进屋说?”
明天就是大年三十。如今下花村的公共食堂可没解散,这团年饭自是得由村食堂主持。
往年即使是村里最穷困的人家准备这顿饭也不会马虎,一般都会做上四个凉菜、四个热炒、四个荤菜、四个汤菜,讲究个“四四见底”,讨来年四平八稳。虽说今年遭了灾,扣索了大半年的夏华强也没打算坏了这个习俗。
一大村人围桌而坐喜迎新一年的到来,自是不能少了好菜好酒。这好菜无非就是些肉食。虽说冬日里野物难猎了些,可在深山里寻一寻也不是找不到。只这好酒就难寻了。
前几日在村里动员了大半天也才募集来三四斤酒的夏华强可算犯了愁:这么几斤酒,村人一人一口怕是都不够。
因着当初在夏家喝到的窖酒实在是醇正,当真以为那窖酒是柳笙同山民换来的夏华强可不就立马想找他帮忙多弄些酒来。
只柳笙一直没从城里回来,夏华强只好拜托夏大方见到柳笙时帮忙转达。
这会因自家媳妇的催促,可算想起几天前自家发小嘱托的夏大方忙把这事搬了出来。
“对,对!天冷,可别冻着小石头。你们爷俩进屋说去。”
没给柳笙反对的机会,赞许地看了眼自家男人的王红芬说着就把女婿推进了自个屋里。怕一会收拾响动大,王红芬还贴心地把屋门给关了。
……
“明儿个你给笙子敬酒的时候,把这放进酒里头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