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遇(2 / 2)
几分钟后,面试厅空间虽然大,但是面试官只有三个。从苏婉兮进门的那一刻起,面试官们就在一边看着苏婉兮简单的简历,一边打量着她。
“自己选择内容,即兴表演三分钟。”
苏婉兮想了想自己现在的衣着形象,心底不由得感叹,原本今天自己是打扮得尽量成熟稳重点的,木昭给的衣服一换,高中生属性暴露无疑。
即兴表演么……那么……
向面试官们颔首致意自己了解后,苏婉兮瞥见不远处的空椅子,又抚了抚头上戴着与衣服相称的鸭舌帽,心念飞快一转,从容地将椅子拉到了中央,大大咧咧地将鸭舌帽戴回头上—帽沿却是反着的。没错,苏婉兮选择的是《The Catcher in the Rye》片段表演。
作品中的主角—十六岁的中学生霍尔顿•考尔菲德,如果扮演经典形象为反戴鸭舌帽的他,苏婉兮坐在了椅子上,这坐下去的动作虽然不难看,却没有女孩子应有的优雅。目前是侧对着面试官们,姿势—尽量表达出坐在床沿上的感觉。
苏婉兮眼神凝望着身前不远的空气,“不管怎样……我总是在想象,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
……
苏婉兮转身朝面试官们礼貌地鞠了一躬,含笑道:“我的表演到此结束。”
此时的面试官们开始低头认真地看着苏婉兮的简历,还有一个面试官发问:“你为什么选择这本书中的一幕,而不是短幅剧情小品?”
苏婉兮胸有成竹地说:“因为我想展示的,并不只有特定环境下情绪转化的调控能力。”
是的,在苏婉兮的认知中,这一幕其实更考验的是细腻的心理戏。难度高,一旦表演不成功便是单纯在背课文一样背台词,外人看来可笑至极。
面试官点点头,还未再开口,此时面试厅另一侧的门被打开,清澈悦耳的男音传来,“据我所知,赛林格并不希望自己的这部作品被拍成电影,所以鲜少有人去表演霍尔顿。”
顾延迈着从容优雅的步伐缓缓走近,眼神清冽锐利,吐字从容写意,“角色形象与此有一定类似的文学作品—《伊库斯》,却是百老汇最成功的一出戏,托尼奖的最佳戏剧。所以我十分好奇—你为什么……不表演经典的《伊库斯》呢?”
这问题其实有点刁钻。……为什么不表演《伊库斯》?是因为连这幕经典戏剧都不了解吗?还是因为被表演过的戏剧有了比较参照,担心被比下去,所以钻空子找没人演的书中片段?参透少年问题里的刁钻玄机,苏婉兮静静望过去,少年同样望过去,长眉轻挑,等待着答案。
“原因其实很简单,并不只是目前的形象更适合扮演霍尔顿,”苏婉兮微微一笑,从容回答,“更因为……《伊库斯》中最精彩的片段,是全、裸戏码。”
面试结束后,苏婉兮叫了辆计程车回到顾家老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