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五十四章(2 / 2)

加入书签

水溶感慨过这个时代的百姓真淳朴之后,就对小图标念叨:现在的王府条件还是比较一般,虽然不差钱,但各项物资真称不上丰富。让他们先练手修路,后面就是筑墙了,吃好喝好,才好用心给我干活儿。

抽调五千人搞大建,预备役剩下的一万人在操练不能停之余,就依照水溶的命令保障后勤了。

即便广宁周边已经是东北最南的区域,然而在这个小冰河时代,种什么都只有一季。

幸好水溶已经从系统里兑换出了足够的高产良种,又有足够经验的管事们盯着,主食蔬菜不仅供给不成问题,还有相当余裕,在吃上真正有点难度当然就是肉食了。

牛不能随便宰,因此吃肉必然吃得是鸡鸭猪羊鱼。

话说去年卖大豆,从吴家换来的马牛都是驮用肉用兼有——这在水溶预料之中。

牛不管耕地拉车还是食用,都无所谓,但军马可不能随便给。培育军马,水溶早就打定主意,从系统里找解决方法,猪羊牛同理,他只要肯花钱就能从系统里购得良种和适当的培育方法,只不过牛马猪羊都不像粮食,一年就能见到丰硕成果,因此鸡鸭鱼的养殖现在就要下大力气。

路修到一半,水溶就调拨一半人手到庄子上建养殖场去了。

却说庄子里搞大建,热火朝天的,正忙着春耕的百姓小心翼翼地观察了一阵子,就有比较体面的老庄户上前客客气气问管事:水泥他们能不能买点,拿回去修修屋子……另外王爷要养鸡养鸭养鱼,他们去年丰收家里都有余粮,也……可以给王爷分忧啊。

管事回来跟水溶学舌的时候,都撑不住笑了。

水溶亦笑,“水泥不能白给,给个友情价吧。”水溶穿来后,王府上的佃户绝大多数都成了小康之家,“鸡鸭他们乐意养,让他们养,告诉他们不怕养得多没销路,咱们王府出钱买。”

管事笑着领命而去。

小图标也道:“别看大字不识,却不乏生活的智慧。”

水溶点了点头,“怎么说都是人太少,施展不开。不过提早准备总是必须的,到了几年后的冬天,兴许一盘黄焖鸡就能让冻饿百姓给我卖命。”

小图标又提醒道:“今年必然又是丰收,连续两年都是丰年,有人帮你宣扬一下,打入秋起就该有游牧民族穿过西边的山林来抢吃抢喝了。”

水溶笑了,“别那么悲观嘛。我是想先揍一顿,揍老实了,能沟通能听话了,我让他们帮着养牛养马,实在不成养羊也行啊。”

条件所限,关外真种不了棉花,在有稳定的贸易棉花的路线之前,就得靠鸭绒羽绒服和羊毛毛衣毛裤来日常保暖了。

其实现在棉服工坊和纺织工坊已然在建,只是他明示之前,管事们也只能猜测而已。没有重污染的工坊水溶基本都安置在了城内,方便控制的同时,还能很好地吸纳城里富余的劳动力,最后的优势则是工坊四季开工而且三班倒,春夏能提供热水,秋冬能给附近的员工宿舍供暖。

夏天两座工坊都建成了,有日化工坊的福利待遇摆在眼前,招工通知刚往墙面上一贴,第二天专门跑来面试的百姓已经把工坊门口的大路都堵瓷实了。

须知因为已经考虑到运输,工坊门口的道路都是能容纳四辆马车并行通过且无碍行人的大路了。

学徒三百钱一个月,一年后考核转正,通过后一个月一吊钱——袭人晴雯这等大丫头一个月月银正是一吊钱,不过考虑到工作量,这个薪水也比较一般。

然而真正令百姓趋之若鹜的原因是:第一,这是王府的工坊,给王府干活的从来没被拖延,也没被管事的克扣过工钱;第二就是实打实的好福利了,每一季有两身全新的衣裳,每月一块肥皂,十五张澡票,能在工坊的澡堂子里泡澡。每日包早午两餐,肉蛋菜全齐,主食管饱,加班还管晚饭和夜宵,一样有肉或者鸡蛋。

却说招工当天,水溶就在工坊对面的茶楼二层看热闹。眼皮子底下的人潮涌动,有府卫们过来盯着——铁塔一般壮实的府卫往门边一字儿排开,人群固然嘈杂却不失秩序。

水溶坐着看了一会儿,便对身边的两座工坊大管事道,“人招得差不多,让他们先给自己做衣裳练手,等手艺练得差不多了,就照着那些图纸做棉衣毛衣,一大部分给咱们府卫,小部分就摆在咱们的铺子里卖。”对外卖羊毛线,得是有人专门给他“大肆”养羊之后的事儿了。

于是水溶“思念”了一整个夏天的养羊户,到了秋天,也就是秋收之际,准点儿来了。

得到小图标的超远程提醒——这个提醒服务是要钱的,一百块,水溶不掩兴奋,“正等着他们呢。”

却说几大岗哨的斥候们见到前来劫掠的骑兵,差不多也是双眼冒光地飞奔回驻地报信儿。而早有准备将军的对着吃饱喝足训练充分的彪悍手下们一拔刀,面皮微红,“为了王爷,”和犒赏,“冲鸭!”

作者有话要说:  周末啦,有二更,还是会写到凌晨,所以大家还是明早来看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