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1 / 2)
薛蝌这次来广宁, 还把亲妹妹宝琴一道带了来。他向王爷恭恭敬敬汇报,他妹子则在内宅跟王妃说着“家长里短”。
虽然是荣府的支柱生意, 但如今执掌在内宅妇人之手……勉强也算家长里短吧。
话说薛家一直以来都非常务实:不是不出不肖子浪荡子,但倒没生出读了几本书便瞧不起铜臭,自命不凡清高自诩的忘本子孙:没银子连饭都吃不上, 不要说什么读书明理做个人上人。
因此哪怕宝琴许给了清贵人家梅翰林家,对自家的生意经也能说得头头是道。
而且宝琴聪慧并不在宝钗之下, 她只是没宝钗左右逢源长袖善舞的本事,但仗着和王妃未嫁前的那点交情就枉顾尊卑, 这种蠢事她肯定做不来。
黛玉也是一样,眼睛都不眨一下受了宝琴的大礼, 才叫人扶一扶, 再把这个小姐妹拉到身边说话。
首先黛玉先得向宝琴道一声恭喜:宝玉宝钗前阵子成婚,王府这边礼到人没到,派人贺喜的管事如今都回到广宁了。
从甘愿嫁给王爷的时候, 黛玉再想起宝玉,已经足够能控制住自己的心绪,如今一年多过去, 再提起宝玉, 她内心竟只是漾起几许涟漪。
宝琴好歹也在荣府做过客, 不是不知道王妃与荣府二公子交情不浅, 只是人家各自婚配,不说两不相干,就看王妃如今的反应……她就默默抱怨:伯母简直就是小人之心。
离京前, 薛姨妈瞧瞧找过宝琴,嘱咐了她不少……在现在的宝琴看来,这些话就是臆测和瞎说居多了。
而宝琴真正打算且不得不说的话,在进王府之前就跟堂姐与哥哥仔细掂量过好几回。她先替堂姐夫妇承认错误:香皂的方子的确是从京里的工坊泄露出去的。
黛玉不以为意:王爷早跟她说过,这种没有前置科技,几乎没有技术含量,又相当赚钱的玩意儿被人山寨是板上钉钉的事儿。
这话当时她大致听懂了,但有好几个词儿没听过,后来等王爷得闲,她挨个儿问过,听了满耳朵的解释,消化过后又觉得王爷再英明不过。
黛玉心里有数:日化工坊就在她手里呢。
能拖上半年多才做出水平差不离的香皂,还在金陵大肆售卖,这都是给了贵妃和王爷面子的前提。宝钗又是难得的明白人,如何不清楚这方子怎么着都不能一直捂住?虽然往来不多,黛玉深知宝钗和宝玉一样不仅不贪,甚至宝钗还更沉稳有分寸,不然王爷不至于瞧中薛蝌之后还捎带上她。
黛玉再看了面露难色的宝琴一眼,立时琢磨过味儿来:不是宝玉宝钗有什么舍不得,而是宝玉宝钗的长辈,她的二舅母忍不了,想让宝琴借宝玉宝钗的名头来求情,讨个说法。
说起来琏二嫂子也贪,但她只敢欺下;二舅母看不上欺下弄来的那点银子,她素来都想瞒上。
黛玉眯了眼睛,“听说这大半年里,京里的作坊就得了五六万的银子?”
宝琴果断应道:“可不是。”她立时开心上了,王妃果然听懂了呀。
黛玉算是彻底明白了。
她那个二舅母许是没亲眼见识过半年净落五六万的生意,哪怕是明知自不量力,也要试着找人找关系,接着把这独门生意做下去……不对,与其说想做独门生意,不如说是来诉苦求救,让王爷再给找个更赚钱的生意,二舅母只怕乐不得呢。
至于宝玉宝钗的想法,宝琴这不是就差明说了嘛:只管带话,旁的您不用应。
果不其然,宝琴立即道出宝玉宝钗的苦衷,“那位不自在了,荣府的舅太太听说,总得有话说。”
这个荣府舅太太指的是王子腾之妻。据黛玉所知,这些年荣府的银子主要就两个去向,一是送进宫里给贵妃铺路……这倒是应该的,没有贵妃,荣府未必有如今的体面;另一边,自是拿去孝敬王大人了……大笔银子送过去,升官发财不见得,好歹保住为官的二舅舅不怎么吃苦,不必遭受太多倾轧。
说实话,凭二舅舅的才干,王大人算是尽心了。而且二舅母和薛姨妈都是王家的姑太太,看在银子的面上,那边舅太太起码的回护总是不差的。
黛玉忽然庆幸自己远嫁,如果还在京城,二舅母定能不管昔日龃龉舍得下脸面,亲自上门求助。
就像刚刚投诚的那个部族,在面对生存问题的时候,二舅母照样非常务实。
却说黛玉心里思量,并不耽误她跟宝琴说话。
听过薛蝌汇报的水溶今天特地提早下班,留薛蝌和宝琴兄妹俩吃饭——薛蝌在给快递大业打基础,水溶必须做出足够重视的姿态来,不然王府那些不能常在他眼前走动的管事可能因为种种原因而对薛蝌有所轻忽,比如出身啊,年纪啊,还有意识不到快递的前景啦……
用过晚饭,又说了会儿话,薛蝌宝琴兄妹告辞,水溶泡完澡,慢悠悠边往卧室走边擦脸,一路上连个丫头都不见,等回屋就看着黛玉换了衣裳,抱着个枕头,正目光灼灼地盯着他瞧,他乐了,“这是有话要说?”
从刚嫁来,不安又谨慎地观察每一个人,有心事也轻易不说,到现在会主动诉说烦恼,黛玉这进步不可谓不大。
而更大的进步则是,水溶坐在黛玉身边,黛玉能主动靠过来……那水溶还能放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