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2 / 2)
第三天,郑老师从英国回来了,并带回了一个好消息。流津大学的冯生教授将作为燕大哲学系的外聘教师,从下一学年开始来燕大执教。
冯生教授研究的新儒学和传统儒学不太一样,它是结合儒、释、道三家的理论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做出全新的诠释,从而肯定中国传统哲学也可以发展出民主和科学等现代思想。新儒学在国内也有许多学者研究,但国内对于宗教哲学的态度远不如西方重视。像哲学、神学等专业,在西方高校是贵族专业,但是这类专业放到国内,却很容易陷入找不到工作的困境。
孟立君主要研究佛教对民间信仰的影响,和新儒学的联系并不是很紧密。但是在目前完全找不到方向的情况下,能够多接触一些顶尖的学者对他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孟立君有个研究佛教史的师兄,叫丁伟超,也是郑老师的博士生,马上就要博三了,论文还没有开题。郑老师让丁伟超转告孟立君,这周五他要去四川参加一个寺庙的圣象开光仪式,打算把他们俩都带上。
虽然郑老师最主要的身份是燕大哲学系主任,但实际上他是研究佛教哲学出身,在佛学界内也很有人脉。一般出席这样的仪式,郑老师的出场费至少是六位数起步。
孟立君事先不知道具体的目的地,只是被告知周五早上十点在机场集合。当他来到机场时,才发现除了郑老师和丁师兄以外,研究近现代佛教的赵副教授和研究早期大乘佛教的周助教也在。
“我说,这不是郑老师的私人活动吗?”孟立君找准机会,悄悄问丁伟超。
丁伟超个子不高,身材偏瘦,小小的眼睛藏在厚厚的镜片后面,总给人一副没精打采的样子。
“那个庙离峨眉山不远,郑老师的意思是,带老师们去峨眉山实地考察一下。”
“……那再怎么跟周助教也没关系吧?”
“花钱还需要理由吗?”
“看来拨给系里的款又找不到地方使了。”
“嘘!”丁伟超皱着眉瞪了孟立君一眼,“你倒是小声点,机票不想报销了吗?”
孟立君立马闭嘴,默默地走进安检通道。
在排队检票登机时,身旁的商务舱通道走过了几名坐商务舱的客人。孟立君生平坐过两次商务舱,都是和明华一起。
看来燕大虽然有钱,但还是没有白云寺有钱。孟立君随着队伍往前走,心想那个和尚整天都往外跑,也不知道花了白云寺多少香火钱。
当孟立君走到地勤人员跟前时,商务舱通道又走来了一个客人,地勤立马让孟立君稍等,先让商务舱的客人检票。
孟立君站定,等着旁边的人先走,但下一秒,从旁边伸过来的拿着商务舱机票的手就吸引了他的注意力。手腕上缠着几圈念珠,再往上是黑色镶金边的袈裟。孟立君抬起头来,一张熟悉的脸庞映入眼帘。
“明华?”孟立君吃了一惊,“你怎么在这里?”
“赶飞机。”明华似乎一点也不惊讶,还是和往常一样,气定神闲地说道。
孟立君打量了一下周围,发现明华是孤身一人,不像之前出门会带几个年轻和尚。这时,检完票后的明华径直往廊桥走去,孟立君连忙把票递给地勤人员,跟上明华的步伐。
由于孟立君在燕大一行人里走在最后,所以前面的郑老师并未碰上明华。
“你去哪儿?”孟立君紧紧跟在明华的斜后方,问道。
“你的机票上也写有目的地。”
“我是说你怎么偏偏出现在这儿?”
“巧合而已。”
“你骗鬼呢?”
明华不再搭话,继续往前走。
“你这次也是去捉鬼?”
“我在你心里除了捉鬼就不会干别的了?”明华反问。
听到这话,孟立君突然想到了床上的明华。他立马打了个激灵,在心里鄙视了自己一番。想什么不好,偏偏想起一些莫名其妙的画面。
“那你去四川干什么,旅游?”孟立君勉强拉回跑偏的思绪,继续问道。
“去见老熟人。”
看样子是很难从明华嘴里问出什么来了。两人一前一后上了飞机,明华先在商务舱处坐下,孟立君接着往里走。而就在两人即将错开时,明华突然拉住了孟立君的手腕。
孟立君回过头去,只见明华侧过半边脸,低声说道:“小心你周围的所有人。”
</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