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2 / 2)
朝元本想继续说,转念一想又暗叫不好。自己作为一个2岁的小屁孩,和先生争论女性地位问题简直太有毒了。这样说来,《论语》也是这先生破格教的,万一惹恼了这老头,他教自己《列女传》这种东西可怎么办!
这边赶忙向先生道歉:“先生,学生错了,男女有别,学生记下了。”
先生见朝元知错就改,便放下手中的戒尺,语重心长地道:“朝元,我见你天资聪颖,举止有度,可惜是个女子,如果是个男子,假以时日,必成大器。但我见你一心向学,勤思好问,这才欲教你孔孟之道,圣人之学。你今日一番话却又点醒了老夫,男女有别,是为师错了。”
WTF!他的意思是,不教论语要教三从四德了吗?那可不行啊!
朝元赶忙道:“先生,是朝元错了。朝元不该出言不逊,顶撞先生。只是朝元虽身为女子,却也有宏图大志。我嵬名家世代为武将,为大夏鞍前马后,抛洒热血。朝元身为嵬名之血脉,自当承祖辈遗风,扬鞭宇内,纵马江湖,为我大夏开疆辟土,四海扬威。”
朝元为这一番漂亮话暗暗得意,开玩笑,说得她自己都快信了。
没想到先生顿时大怒道:“住了!为师是真的错了,千不该万不该,不该想着教你孔孟之道!开疆辟土,四海扬威自有男人来做,尔身为女子,焉敢口出狂言!简直是大逆不道!”顿了顿,先生又说:“明日为师就教你《女戒》!今日就到这。”
说完,先生便要拂袖而去。
朝元在心里把自己这张破嘴骂了几千遭,这边赶忙扯住先生的衣袖:“朝元是真的想学《论语》,求先生教我。”
希望很是渺茫,朝元不抱希望。
哪想先生突然回过头说道:“好啊。”
朝元一愣。这也太……了吧?
接着先生说:“明日教你《女论语》。”说完便走了。留下朝元一个人在原地。
女《论语》?什么鬼?难道是《论语》的删减版?
这日先生拂袖而去,朝元也难得地放了假。
想想跟这先生半年,并没有学到什么实质性的东西。除了会写了一些西夏文,就是熟悉了一下繁体字了。
还不如自学。
朝元摇摇头,要是自己再大一些就好了,光明正大自学,也不至于让人起疑。
走进书房,拿出《论语》来看。第一篇,学而。实在是太熟悉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第二段。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WTF?没有标点符号,真是很糟心的一件事。严重拖慢了朝元的阅读速度。于是朝元掂起毛笔,开始“句读”,并“顺手”标上了标点符号。
慢慢断句慢慢读,大意朝元是懂的,但是其中的典故人名,朝元却是不太清楚的。
于是只好将不懂的地方单另记下,以便今后向人请教。要是有注释就好了。
想到朱熹,似是也卒于这1200年。
朝元摇摇头,“三从四德”正是朱熹提出的。
没有手机,没有电脑,也没有美食的干扰,朝元可谓是全心全意投入学习。
顺道插一句,西夏的饭菜可真是让朝元吃不惯啊。汉朝和亲乌孙的细君公主怎么说来着?“穹庐为室兮毡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住所不符,饮食大约相符。要知道,西夏的粮食是不能自给的,要靠进口。从哪进?咱大宋。宋夏关系好的时候,口岸(榷场)开放,关系不好——那可倒霉咯。
朝元以前吃饭洗澡时喜欢把小说点开听,如今没有手机,便只好找识字的丫鬟来念《论语》听了。如厕倒是不用,可以捧着看。
朝元在身边的丫鬟里挑了一圈,发现没有一个符合条件的。识西夏文的倒是有,会认汉字的却是一个没有。不是朝元没有汉人丫鬟,而是几个汉人丫鬟家境贫寒,都没有读过书。
文盲太多,也是朝元“逆天改命”路上的一个重大难题。
古代的教育体制应该算是精英教育,教育成本太高,寒门难出贵子,这是一个无比现实的问题。
我国1986年出台《义务教育法》,直到2008年才真正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工作。可见其难度。
朝元叹了口气,真是望山跑死马啊。自己之前心比天高,而迎面而来的问题却/似乎都是无解的。
女性地位,教育普及……好比两座大山,压得朝元喘不过气。
这时要是颜煦璃在就好了。
罢了罢了,先不想其他,看看眼下吧。
刘禹锡的陋室都是往来无白丁呢,自己怎么会允许身边有文盲呢!
要跟父亲提一提,弄个会识字断文的丫鬟才好。而这几个不识字的丫鬟。
朝元小手一挥——我来教!</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