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1章 另类行贿(2 / 2)

加入书签

太傅的猜想有合理性,董国相也赞同:“有可能。”

瞎猜想了一番,太傅就不管了:“管她谁喝的,现在在我们桌上了,不管好不好喝,将就着喝吧。”

太傅端起一杯要与董国相碰杯。董国相一看这情况,也就不认为是什么奢侈品了,就喝吧。

但董国相还是有原则的,酒杯碰后,他说:“这酒我可以喝,但说清楚了,你要是为了办事想说情,那是不行的,我是有原则的。”

“我知道你董国相要办事有原则,现在不谈事,只管喝酒。”太傅又将杯子与董国相的碰上。

这葡萄酒虽说不好喝,但喝上几口后还凑合,有些提神的感觉,有点轻飘飘的感觉,有点云里雾里的感觉……

董国相也不闪烁其词了:“你太傅有什么事,就直说。”太傅也不控制自己了,就直说了:“就是太子的事。你要是说其他人说太子有什么不好,可以理解,怎么说是哑巴说太子与霍少妃有染?这里面肯定有什么问题。”

“有什么问题?你说有什么问题?”

董国相提出问题,让太傅思考,他夹了一口菜后,见太傅不回答,他继续说:“别人哑巴都画押签字了,还能有什么问题?我理解大王和你的心情,不就想让我高抬贵手,放过太子?但你想一想,我一新的国相,太子有罪不判,我以后还怎么开展工作?”

此时太傅回话了:“我哪里不理解,你不但是新来的国相,你还是我大汉儒家大师,现在皇上拿你的思想当标杆,你要是办事不公,还称得上儒家大师吗?但就这件事而言,确定里面有疑惑。后来我们也部哑巴了,哑巴却说‘好像是’,这不等于也可说‘好像不是’。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廷尉是不存在屈打成招的现象?”

“关于审案的程序,我问过廷尉,他们用的程序合法。廷尉办案,他们懂法是不会违法的,何况是判太子的案,他们能不慎重?到大王那里,哑巴说‘好像是’,那不是看他大王,能不这样说吗?”

西汉时期对于刑讯的使用比较谨慎,首先记录犯人的口供,依照口供确立刑讯制度。汉律规定,如果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犯人还不认罪,则可以采取刑讯的方法。后世对于刑讯的原则基本都延续汉朝的规定。

太傅是懂律法的,董国相这样一说,太傅以话以对。

看太傅无话可说,董国相就开始说子女的教育问题。责怪大王的教育方法不对,把太子教成十恶不赦的人了来,要太傅不要为太子说话。董国相引用孔子的言论,也告诫太傅,千万不要袒护孩子。

说到教育孩子,太傅还是可以骄傲的。他的夫人去世早,但他并没放松孩子的教育。在太傅的教育下,陈武与陈洁不但有化,而且心理也阳光……

看董国相说大王在教育孩子有问题,太傅很是赞同:“我早就跟他说了,孩子不能这样娇惯他,那时候他就不听,把太子当宝贝似的,太子要什么给什么,要干什么就由着他,现在可好,纠正不过来了……”

“这样吧,我也不难为你。你就回去跟大王说,太子的事我要听一听他的意思,看他什么时候有空,到我这里来议一议太子的事。”

太傅被葡萄酒喝得云里雾里,竟然答应了:“好,我回去转告你的话,看他怎么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