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你的套路和水准(1 / 2)

加入书签

大老王所里四五十号人,其中陆尧和宋纬各带一组十来号人,专门从事规划实践项目,就是餐风露宿跑野外、出现场、陪甲方爸爸喝酒谈心、搞汇报、做成果的,另外还有一组专职科研项目的,提供辅助支撑,由孟君义带队。

陆尧和宋纬之间关系微妙,同期进的汇城规划院,从最初所里一共七八号人开始,跟着大老王白手起家、起早贪黑通宵达旦,硬生生打开一片天地,拿下辽源省、河阳省几块国内市场,也算是“开国元勋”、“同袍战友”。

但是随着项目增加、队伍扩大,大老王给他俩一人带一个团队,又存在了竞争关系,肥的项目合同额高周期短,自己和嗷嗷待哺的猴崽子们都能收入剧增,贫瘠的项目则相反,做个三四年清汤寡水不来钱,能做得人心灰意冷。

也不知道大老王是不是故意在学习古代君王的制衡之术,利用了项目肥瘦不一的特点,在分配上灵活而微妙,让他俩拼了命地提升业务水平,绞尽脑汁地做项目创新和评奖,还想着方儿的邀宠,一时之间收拾得服服帖帖。

陆尧和宋纬之间不存在“共用”哪个员工的情况,所以大老王的台词之就可以解读为“新人分配给谁”的问题,不管这个叶某人是不是有真才实学,但这真金白银是个海归博士,收归旗下总是个天大的面子,再说万一真能搞点创新,拿点奖项,也许这一直悬而未决的“副所长”之位就顺理成章地收入囊中了呢?

陆尧和宋纬心里琢磨着一样的剧本,宋纬这次抢先开了口:“王所,我最近主要在配合张院长做辽西市的战略规划,觉得叶博士可以参与一下”。

陆尧闻言一顿,去年张院这个项目选人的时候,本来是要分配给他的活,他本人都跟着张院出了两趟差,结果好死不死的自己被两个收尾项目催得魂不守舍,天天在一线带队加班。而与此同时,宋纬的一个项目因为甲方领导突然调离,原本笃定的合同黄了,大老王发挥“制衡”大招,把张院的项目转手划给宋纬了。

宋纬得了便宜不知道偷着乐,如今还厚着脸皮哪壶不开提哪壶,陆尧翻了个白眼,毫不留情地吐槽道:“张院那个项目做了半年,都快出成果了吧,哪里还用的着研究思路和方法,你总不能让叶博士跟着你校对成果、改错别字吧?”宋纬给他怼得哑口无言,咬着后槽牙说:“那你说怎么安排?”

陆尧没有开口,他说宋纬的时候挺能耐,到自己的时候,发现赶上机构改革,他手上也暂时没有新活,都是收尾的烂摊子,只能摸着下巴一言不发。

“我跟着陆组长吧”,叶远之一直不置一词,冷不丁开口说了句话,把大家都吓了一跳。见三个人都怔怔地看向他,叶远之解释道:“我研究了所里的团队构成和项目履历,发现陆组长在过去几年主要在做法定规划,而宋组长则主要是城市设计,这么看将来转空间规划的任务应该主要由陆组长来承担。”

叶远之顿了几秒,不动声色地扫了陆尧一眼,继续说道:“而且我翻看了一下陆组长以往的项目成果,觉得根据国际上更成熟的空间规划经验,其实还有进一步提升的可能性,跟着陆组长应该更能发挥我的价值。”

陆尧听罢眼角直跳,这人在说什么?在大老王面前说自己做的东西“还有提升的可能性”是什么鬼?显得自己见识广博、高屋建瓴?果然是被资本主义那套玩意腐蚀过,眼高于顶的臭小子,还没做过几件实事,就在那天马行空了、指手画脚了。

宋纬还想开口,就被大老王打断了,“行吧,既然小叶有自己的想法,就按他的意思来。年轻人做事前就能深入分析,有自己的判断,很好。以后跟着陆尧好好历练。那就这样,都去忙吧。”大老王端起茶杯,起身走向自己的红木桌椅。

三个人从大老王的办公室退出来,陆尧向大伙扫了一眼。汇城这一层是大开间,视野倒是开阔,只是他跟宋纬的人全都挤在一起,每次讨论项目都互相干扰,十分聒噪。角落里有一张临时会议桌,陆尧径自走过去,“A组的过来开个会”。

十来号人闻声抬头,拎着纸笔聚拢过来,会议桌不够大,资历老的坐着,资历浅的站着,都等着陆老大发话。叶远之随手拉出一张椅子,准备落座,瞥见靠背上糊着不知何时打翻的奶茶印子,又默默地把椅子塞了回去。

陆尧见叶远之这个细微的动作,以为他是顾及自己资历浅不好意思落座,于是随口招呼道:“叶博士你坐”。叶远之忙不迭地说:“不用了,我坐久了,站一会”,说着便两手抱在胸前,靠着柱子站定。“哦,那随你”,陆尧一把拖出带印子的靠背椅,看也不看就坐下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