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3章 入V第二十一章(1 / 2)

加入书签

辽商商队回返辽州, 给张春芽送去了极大的惊喜。

惊喜之余,还有点忐忑。

她做给苏鲤的雪貂大氅被京中的贵人看上, 那贵人掏了一箱子的首饰以及百两银票给强行换走了?

张春芽撇嘴就要骂, “这都是什么狗屁……”

她这一张嘴, 辽商商队的人险些给她跪下,“太太慎言!看上苏小.姐那雪貂大氅的人是宫中的十三皇子, 若是您稍微说错一个字儿,怕是得连累全家人头落地!”

张春芽被吓一跳, 嘴立马就瓢去了别处, “这都是什么狗屁……一样的我,早知道那貂皮这么走俏,就应该养它两万只貂, 给我侄女儿做个十件八件貂皮大氅穿。”

给走商的人分了银子,欢欢喜喜地把人给送走, 张春芽打开那一小箱珠宝, 仅仅是瞄了一眼,然后便立马合上箱子, 她拍着心口说, “乖乖, 这个可看不得,看不得, 看了之后容易动贪念和邪念。”

张春芽生怕夜长梦多, 将那珠宝匣子和银票拿上, 自个儿又给添了百两银子, 一路哆嗦着去了知州府。

之所以哆嗦,倒不是因为怕,而是因为冷。

这辽州城太冷了,仿佛要将人的血气都给冻住,不把自个儿裹成行走的大貂,那都不好意思出门。

————————————————

进了知州府,张春芽找到叶桂枝,问,“弟妹,宝丫头呢?”

叶桂枝遥遥一指院中那盛放得正好的红梅树下,道:“听她爹念叨了几句烹茶之道,正在那儿煮茶呢!小娃娃身上的火气旺,我看着都觉得冷,她却不觉得。”

张春芽瞅了一眼,在心中把苏鲤和自家闺女苏鹿娘对比了一下,顿时觉得自家闺女活活像个女土匪,半点都拿不出手。

同样是同门出身,瞧瞧她这小侄女,看着就和天上的仙女儿下凡一样,煮个茶都仿佛能煮出仙气来,再想想自家闺女,整天都在貂厂里撒丫子疯玩,要不是那闺女是自个儿亲生的,是自己一天天看着长大的,张春芽都快怀疑那闺女是一只披着人.皮的貂了。

不过想想李大妮生的苏猴姑,张春芽就觉得自家闺女还是有很多优点的。虽说比不上苏鲤,但好歹活泼好动,不像那苏猴姑,天生一张苦相,稍微有点不如意的地方就扯着嗓子嚎,就像身边人都欠了她几万两雪花银一样。

“桂枝啊,把宝丫头喊回来呗,我有点事儿想同她说。”话到嘴边,张春芽还是有些忐忑。

叶桂枝好奇,“什么事儿?你同我说还不成吗?她一个两岁多的奶娃娃,懂啥。”

“哎……我给宝丫头做的那件貂皮大氅,被京中贵人看上了,那贵人是皇家十三皇子,辽商哪有胆子拒绝?”

“不过那贵人到底也还勉勉强强算是个厚道人,抢了宝丫头的一件雪貂大氅,赔了这么些珠宝,还有一百两银子。若是论价钱的话,不说珠宝,这一百两银子就够做两件雪貂大氅得了。我担心宝丫头不高兴……”

叶桂枝瞅着除了那一百两银子之外还多余出来的银票,问,“大嫂,那这些银票是?”

张春芽嘿嘿直笑,“多亏了老三提点,也多亏了宝丫头哭着闹着让商队的人把她那件雪貂大氅带去京城,那些貂皮卖得极好,我跟着发了一笔小财,想着多给宝丫头置办点东西,可你和老三给宝丫头置办的东西够多了,我也不知道该置办什么才好,最后决定还是拿最简单的,就是这银子!多余出来的这银子是我给宝丫头当零花钱的。”

将银子硬塞到叶桂枝怀里,张春芽又同叶桂枝唠了几句家常,这才匆匆忙忙地离开。

据她说,养貂厂里最近迎来了很多貂崽儿,得人时时刻刻盯着,她走不开。得了这批银子的刺激,张春芽还和苏崇文商量着打算扩大规模。

————————————————

辽商商队为什么要走京州?

不仅仅是因为京州富庶繁华,还因为京州的往来商人最多,各种消息也传得极快。

先前那各种口味的鱼干已经把辽商商队的名声给打响了,现在辽商商队又来卖了一批貂皮,那些富贵人家的太太都见过苏鲤那雪貂大氅有多么好看,摸在手里滑溜溜的,穿出门见人时,说不出的贵气,因而得了貂皮的富贵人家都请了裁缝绣娘来,没日没夜地做衣裳,总算赶在正月十五元宵节前见到了成衣。

京城里有天下手艺最好的人,那些富贵人家的太太、小姐穿出来的衣裳自然不比苏崇菊给苏鲤做的那件雪貂大氅差。

等到了元宵节这天,富贵人家的太太、小姐、老夫人齐齐出来游街,那叫一个亮眼,有纯色的,一根杂毛都看不到,还有拼接款,裁缝们用巧思将那貂皮拼出来各种花案,最让人羡慕的就是国公府老夫人背后那个大大的‘寿’字,想来是裁缝将貂皮剪裁好之后特意制的。

辽商商队带来的貂皮本就几千条,大户人家一买就是千条,能卖多少人家?

买到貂皮的人家使劲儿嘚瑟,买不到貂皮的人家就难受了,出门都感觉没面子,抬不起头来。

好些富贵人家的小姐妹之间都是这样对话的。

“阿云,你我关系这么好,匀我一条貂皮可以不?我不要大氅,只要给我衣领上围一圈就可以。”

“阿月,你我关系这么好,你怎么忍心横刀夺爱?我看你穿绫罗绸缎就挺好的,不用穿这貂皮大氅。”

一对青梅青梅的手帕交自此绝交,老死不相往来。

还有别的情况,譬如说俊俏公子与富家小姐之间的对话,

俊俏公子说,“卿卿,聘礼已经准备好了,你从你爹娘那儿打听打听口风,看什么时候能嫁过门呗!”

富贵小姐却往后退了一两步,“何郎,我娘说了,你那聘礼还不够,若是想娶我,你得再添一箱子的貂皮才行。”

俊俏公子沉默,因为貂皮有价无市,好端端一段天赐良缘就这样黄了。

就连勾栏院儿里的那些红尘妓子也把‘貂皮’二字挂在了嘴边。

对那些家境一般的风.流浪子,她们惯常说的是,“连条貂皮都买不起,还想替我赎身?你让我拿什么信你?我得有多大的胆,才敢将自己交付到你手上?”

对那些家境殷实的浪荡公子,她们就改了口,“爷,给奴家买条貂皮呗。你要是能给奴家买条貂皮,奴家就是你的人了。”

一件东西走俏,势必会无数的山寨与仿冒。

平心而论,这貂皮的价格真不算贵,远没到大家伙都买不起的地步,但因为辽商神出鬼没,只卖了一次就再也不卖了,有钱人就算翻三倍五倍的价,也买不到。

这时候,劳动人民的智慧就体现出来了。

貂皮想买也买不到?那就找兔皮来顶替!

兔子可好找多了。

于是乎,几乎是一.夜之间,京城坊市之间就多出了‘仿貂皮’,那些商家还给这些貂皮起了个名字——辽商貂皮。

那些望眼欲穿等貂皮的人听说市面上有貂皮了,还是制好的成衣,立马就去买了,然后便穿上街嘚瑟。

一时间,满街飘貂。

但没多久,这‘辽商貂皮’就被富贵人家‘打假’了,不论是防风还是保温,亦或者是皮毛的柔软度、毛长等,都与那些富贵人家的太太、小姐们穿出来的不一样。

人家穿着貂皮大氅出来,看着富贵逼人,她们穿着‘貂皮大氅’出来,看着就感觉寒酸、不体面。

在富家太太的小聚会上,一个心气儿高、好脸面、但当初没买到貂皮的太太因为穿着假貂皮被其他人奚落挤兑了,气得回头就带人冲到了那成衣店里,抓着成衣店的掌柜一通毒打,逼问出了那些‘辽商貂皮’的来源——竟是兔毛!

要说这兔皮也不差,可到底比不上貂皮,而且这兔皮是打着貂皮的旗号卖高价,直接就落了下乘。

商人逐利,见仿冒品这一招行不通,立马就有人动了去辽州探一探的念头。

若是放在以前,辽州属于官路都没通过去的北疆,哪有商人们愿意到这天偏地远的北疆来?可苏崇文上任后大力修路,不仅将路从辽州城修得接上了通往京州的官路,还在辽州内也修了纵横交错的路网,商人想要入辽州,完全感觉不到荒僻,顶多就是不比京州富饶,但与蓟州、并州相比,已经没太大差距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