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几日之间大牢人满为患(2 / 2)
最后,刘备将田丰安排在德记酒楼,没办法,府里实在住不下了,正好糜竺和他颇为投机,也不失为一个好住处。
次日,当刘备领着众人来到府衙前,却发现早已聚满人群,围得水泄不通,这可是吓了他一跳,还以为是来闹事的呢!询问一番,才知都是前来报案的。
让关羽、张飞、田豫、李刚、带人维持秩序,排好队形,刘备、简雍、刘德然、周异则分开断案。
从丢鸡偷狗到人命官司,大大小小几十个案件,几人没有任何懈怠,将那些士族权贵的案子延后,其他该抓的抓,该杀的杀,到最后人手不够,只留下了张飞维持秩序,其他的人全部去抓人去了。
接连几天,抓捕人犯近百,导致大牢人满为患,狗头铡刀更是饮血不下十次。
事迹传开,整个洛阳地界,风气为之一振,人人都变成了讲文明,守律法的好公民。
朝中也不乏正直之人,纷纷上表赞扬刘备的公正严明,刘备名声大振!
但有心人发现,刘备处理的都是那些底层官吏或者大盗匪徒。世家大族以及权贵宗亲之人,一个没动,于是,刘备欺软怕硬、畏惧权势的名声悄然传开。
而刘备,丝毫不为所动,只是和刘德然每日带人去城外安顿流民。
让牵招和蔡缪加紧组织情报营,简雍周异筹备修建公厕,关羽田豫规划道路,引导民众遵从交通之法。
让张飞,李刚找来工匠,制造了四块大木板,立于洛阳四方主道上,木板上面刻有两个大字,推栏!
所谓推栏,就是告示牌,刘备准备在上面罗列不法士族权贵的罪行,他权利有限,上门抓人?显然不太现实。
不能将之定罪,所以,他便想了这么个办法,利用舆论,破坏其名声。
世家重名声,但也容易被名声所累,刘备正是要利用这一点。
大汉士子若想为官,名声尤为重要,此举可以说是毁了一个人的仕途。
千人骂,万人唾弃,恶名远扬,对士族权贵也是很致命的…
这一做法,可谓火中取栗,大汉世家千万,此举定会得罪一部分世家,但刘备认为,只要他竖立了不畏强权,公正无私的形象,到时名声大显,则一切都是值得的,而且,这世间的正直之士,还会赞扬支持他。
刘备迟迟没有动静,却让皇帝刘宏急了,他也认为刘备是怕了,于是赶紧下了一封诏书。
诏书的着重表扬了刘备上任以来的功绩,又表示:“不可畏之势大,不可徇私枉法,尽快将不法之人予以严惩。”
接到诏书的刘备,也是糊涂了,这位陛下,究竟意欲何为?
天意难测,暂时琢磨不透,那便先不想了,有了诏书在手,便可以放心大胆的行事了!
只要不是傻子,没人会在此时公然找刘备麻烦。
事实的确如此,各个士族权贵纷纷交代族人,收敛忍耐。
趁此机会,刘备大肆改革,把公厕,垃圾桶与道路管制之事彻底推行了下去,并让那些囚犯每日清扫厕所,垃圾,美其名曰:劳动改造!
一系列的政策,在民间好评如潮。
待新政策实行之后,刘备立刻着手推栏之事,这是一次博弈,极有可能被冠上煽动民意,意图不轨的罪名,身死洛阳。
但只要把握得当,只此一事,刘备之名定会响彻大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