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56章 齐聚沪上,信仰大会(2 / 2)

加入书签

大清官府倾尽全力,安排着会议场地、住宿和安保。

昔日繁华的商业街道被精心装点,飘扬着象征人类阵营团结的旗帜。

城中的酒楼客栈,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意高峰。

在筹备会议的紧锣密鼓中,沪上专门设立了人类阵营领事馆。

这片新建的领事馆区,位于租界与华界的交界地带。

像是一座沟通各方的桥梁,又似一个微妙的权力缓冲区域。

领事馆由一座欧式风格的主楼,和几座附属建筑构成。

外观气势恢宏,高大的石柱、精美的雕花,无不彰显着它的特殊地位。

领事馆的工作人员,来自各个参会国家。

他们操着不同的语言,忙碌地穿梭于各个办公室之间。

在这里,每天都会召开大大小小的筹备会议。

讨论会议流程、议题设置以及应对各种突发状况的预案。

为了确保会议的顺利进行,领事馆还成立了一个特别情报小组。

负责收集各国代表的背景资料、关注国际形势的微妙变化,以及防范可能出现的破坏行动。

随着会议召开日期的临近,领事馆逐渐成为信息汇聚的中心。

各国代表纷纷前来,递交本国的参会意向书和相关文件。他们有的单独前来,与领事馆官员进行私密的交谈。

有的则成群结队,身后跟着一群助手和保镖,尽显大国风范。

而大清方面,也派出了经验丰富的外交官员常驻领事馆。

一方面负责协调各方关系,另一方面也在暗中观察各国的动向。

领事馆外,每天都有大量的民众围观。

他们好奇地张望着进进出出的外国人,猜测着会议的内容和结果。

一些大胆的年轻人,甚至会在领事馆门口与站岗的卫兵攀谈,试图打听一些内部消息。

而领事馆的卫兵们则面无表情,严格执行着门禁制度。

守护着这片,即将决定人类信仰走向的神秘区域。

与此同时,领事馆还承担起了文化交流的重任。

为了缓解各国代表之间,可能存在的紧张气氛。

领事馆定期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展示各国的艺术、音乐和美食。

在一次晚宴上,大清的官员们身着华丽的朝服。

向各国代表展示了中国传统的书法和茶艺,赢得了阵阵赞叹。

在领事馆的努力下,会议的筹备工作逐渐步入正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