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十九章(1 / 2)

加入书签

“静嘉,你有没有觉得,我们生活得太好了些……”

静嘉的动作顿住了。

“我们的一切,似乎,都是穷人用劳动换来的呢。”

“你今天怎么想到了这个?”静嘉不回头,只小声地说道。

“你们……不会有不满吗?”

“你想听实话?”静嘉终于回头。

“应该是不满的。”朝元前世也是中下。

“有些人是不会不满的。”静嘉似乎有些顾左右言他。

“嗯?”

“有的人把这些东西当做天经地义。因为他们相信,忍受今生的苦楚,来世就可以变成主子。”

“继续在那些可怜人头上作威作福是吗?”

静嘉笑了。

“你……”

“我不信神,更不信命。”静嘉一句话便表明了立场。

朝元点点头:“我也不信。”

静嘉玩味地看了朝元一眼,走到床边帮朝元整理被褥。

“我会让他们改变的。”朝元很平静。

静嘉再次回头看朝元,勾唇微笑,与上次不同的是,她的微笑里带了一丝怜悯,对天真的怜悯。

朝元也不去管静嘉相信自己与否,只摇摇头,道:“明日开始我们要进宫去住,你收拾一下行李吧。”

静嘉此次是真的认真起来了:“进宫?为何?”

“父亲要出征了。”

“老爷要出征了……原来……”

“我饿了,叫厨子快点。”朝元吩咐。

“知道了,这就去。”静嘉一时又喜又悲,也不知该用什么语气应答,只是麻利地行动去了。

干燥的空气和灼烈的日光叫人呼吸不畅。周围的一切十分刺眼,绿色的草地在闪着光,马匹的鬃毛在闪着光,队伍前的将军的铠甲也在倏忽倏忽的闪着光。连续的行军让兀鲁台腰酸背,胃里的酸水都要颠出来吐尽了。但兀鲁台可不敢对嵬名令公有什么意见,只得继续打马向前。听说蒙古人打仗勇猛非常,此番前去不是找死吗?更绝的是嵬名令公这急吼吼的架势,盼着咱哥们早死早投胎那……婉儿在庙里求了平安,也不知究竟管不管用,自己脖子上还挂着家传的护身符。但兀鲁台心里还是没底,战场上的事,死了就是死了。

而此时嵬名令公正急匆匆北上,大敌当前,根本顾不得其他。

兀鲁台远远望着那个浑身闪着光的将军,心中有些纠结。将军是个好人,也会带兵会打仗,可就是人不清局势。

朝野中都以为此战必胜,可兀鲁台心里很清楚,这战将会十分艰险。

铁木真能凭借一己之力统一蒙古,可见此人并非等闲。蒙古与金国有世仇,攻打大夏多半是为保侧翼安全,若是大夏能与蒙古联手抗金,那可不所向披靡了吗?

所以与其打仗,还不如和蒙古人讲和。

兀鲁台摇了摇头,可笑这朝廷上下都相当短视,可苦了自己这些兵咯。

朝元在宫中却无甚事可做,读书也是想去便去,不去就与公主告个假。察合顾着张静嘉,也没闲工夫管自己这些有的没的,倒是纵容着由着朝元的性子来了。报纸近期的主题都与战事相关,只是清一色的“预测”到了大夏必胜,并且还配上了详尽的分析。

若是朝元没有看过历史书,恐怕也想象不到,大夏百年的基业,会一夕间折在蒙古人手里。蒙古人,金国的奴隶,哪怕出了个铁木真——一条蛟龙又怎么能绞动整个大海?

合上报纸,朝元叹了口气,自己不能出宫,也不知酒楼装修的如何了。张静嘉又整天和察合腻在一起,朝元倒是寂寥,却是难得清闲。

坐在桌前,下笔道“月明云淡露华浓,倚枕愁听四壁蛩……”正是《玉簪记》琴挑的懒画眉,这边里又开始写工尺,待懒画眉书毕,朝元对着工尺即唱了起来。此时若是有笛就好了,可皇宫里连个乐工都不好找,自己又不是皇帝老子,哪那么大权利指挥别人?嗨,自己瞎哼唧得了。

门被推开了,察合声先到:“哟,唱什么呢?怪好听的。”

朝元回头,见是察合与张静嘉,便向察合行了一礼道:“是南地的曲,觉得好听,拿来唱唱。”

“哟?南地的,静嘉,怎么没听你说过?”

张静嘉一愣——朝元之前总是唱,自己也没太在意,今天想想,好像是那么回事儿,倒像是南地的曲,但自己又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南地各方差异也大,静嘉没有听过也算正常。”

察合和静嘉都豁然开朗:“哦……”

“南地的曲,倒是有趣,你可否教上我一二?”察合想一出是一出。

朝元心道就我这水平还教别人,那颜煦璃不得上天啊。不过糊弄一下古人还是OK的,毕竟现在算自己原创了嘛……

“自然可以,这是我方才写好的工尺,请公主过目。”

察合接过工尺,当下就能哼个大概。朝元暗自称赞,这音感不要太好吧?!

静嘉在一旁朝着朝元直瞪眼,朝元只装作看不见。

一个下午,先是工尺,再是咬字,再是口法,察合总算堪堪将懒画眉唱下来。朝元挑挑眉,若潘必正真有察合这般长相,十个陈妙常也不够迷死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